盐城:以铁军精神锻造干部作风(2)

盐城:以铁军精神锻造干部作风(2)

摘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没有尽头。”朱克江说,“书记抓、抓书记”是盐城践行群众路线的成功经验,要持之以恒。如果群众不满意,只能说明我们同群众的心,贴得还不够紧。

“十年‘黄牛’猖獗、一朝得以解决的启示是深刻的,即为群众办事,一要真心不怕难;二要注重制度设计,减少审批流转环节,铲除权力寻租的土壤。”

先“瘦身”、再提速,一场行政效能改革,正悄然改变群众的办事方式。市级57个部门,下放、取消、合并行政权力事项1040项;市行政服务中心对国家、省下放到市的135个行政审批事项,重新编制审批流程,全部进入服务大厅一站式并联审批,力求办件时限全省最短。推广“容缺预审”制度后,全市审批时限平均缩短3.83天。清理多头收费,对初次创业者行政事业性收费压降50%、经营服务性收费压降20%。

群众办事费不费“鞋”,是检验行政审批改革成效的形象指标。该市将审批改革与便民服务相结合,加强镇(街道)、村(社区)两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各乡镇均设立统一功能定位、统一审批流程的“服务大厅”,健全市、县、镇、村四级便民服务网络,让群众办事基本不出村。

在射阳县四明镇徐庄村人社服务站,68岁的张国胜掏出银行卡,刷完POS机签名后,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当月养老金480元。“今年起,县里连续3年上调个人账户养老金,每年涨10%。”他乐呵呵地说。县人社局局长徐勇一指20平方米“标配”服务站说,全县242个村服务站软硬件均如此,70万农民率先实现参保登记、个人缴费、待遇领取、权益查询“四个不出村”,受到国家人社部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在解决办事不出村“方便”的同时,盐城从农业市情出发,创新涉农资金的管理,通过发放185万份“一折通”,解决农民的“放心”问题。

由于粮食、农资、良种、农机等8项涉农资金发放环节多,被截留、挤占、挪用、甚至骗取的现象时有发生。该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涉农补贴“六个一”,为每个农户办一个“一折通”存折,将所有涉农资金通过财政专户,直接打入该折,不经过中间环节;并通过短信方式,将补贴项目和金额第一时间告知农户,避免差错和舞弊。

为困难群众编织一张社会保障网,托底关怀,是该市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

全市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97%以上,在全省率先将被征地农民、农场非正式职工、遗属补助人员、低保对象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范围。市劳动就业中心主任丁保华介绍,仅去年,市财政就拿出5000万元,为全市1万困难居民、下岗失业人员支付养老保险补贴,并将补贴期由3年延长至6年。同时,为他们提供保洁、保安、保绿等基本岗位,“只要不挑不拣,都有班上,而且先经过免费技能培训。”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没有尽头。”朱克江说,“书记抓、抓书记”是盐城践行群众路线的成功经验,要持之以恒。如果群众不满意,只能说明我们同群众的心,贴得还不够紧。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