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昆山爆炸敲响安全生产的警钟!(4)

【案例】昆山爆炸敲响安全生产的警钟!(4)

“昆山爆炸”直指安监追责积弊

南通、温州、成都等地粉尘爆炸案殷鉴在前,昆山噩耗又至,生产安全警钟再鸣,令人惊怵。而随着事故信息一一浮出水面,悲剧发生的根源日趋明晰,又暴露了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同一病灶:起于忽微,源于积弊。

首先,早在爆炸发生之前,死神就曾向该工厂露出过狰狞面目。在两个月前,该工厂的抛光车间就出过一次事故,因为除尘设备的发动机过热,出现明火,粉尘被燃,但这一事故却并未引起涉事工厂的警觉,也逃过了监管部门的“法眼”。

事实上,“海恩法则”早有警示: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而对这类安全生产事故的监管,其实难度也不大。只要安监人员走进车间,就可察工厂里弥漫的粉尘,更何况,还有涉事工厂的员工多次反映情况。

其次,据媒体披露,该涉事工厂的员工在上岗之前,没经过安全知识的培训,更不知道粉尘会爆炸。而国家安监总局早就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冶金等工商贸企业粉尘爆炸事故防范工作的通知》,通知中也明确阐述了粉尘爆炸事故的原因。就此,国务院还在2012年8月要求,在全国深入开展对铝镁制品机加工企业安全生产的专项治理。所以,如此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再次发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政府三令五申推进的安全生产的专项治理,到了地方、到了具体企业,则可能走样变形,染上形式主义的痼疾。

此外,事故发生在周六的7时37分,按理说,在双休日这个时间节点,即使涉事工厂发生事故,也不该有如此重大的伤亡。可该工厂规定:如果周末不上班,要扣钱。所以,此一令人齿冷的规定又给出了事故之所以伤亡重大的原因。要知道,工人上班时间过长,不仅健康受损,更重要的是会影响注意力,就可能会因为疲惫懈怠而导致安全事故,并且事故若发生,也会错过最佳处理时间。故而,这一肇因其实也凸显了当地劳动监察部门的监管虚置。

而今,悲剧发生,很多家庭的生活将永难如昨。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安全工作会议上个月刚刚开完,不到1个月,就发生这样的安全生产惨剧,实乃莫大的讽刺。其实,类似悲剧既然早有预警,各地就不该做起悲剧新闻的“看官”,不能等着开会才注意问题。更何况,安全生产也绝不是会议就可以保障的。

毫无疑问,“昆山爆炸事故”又一次直指安监追责积弊。责任心不强,对工人生命缺乏敬畏,是这类事件的共同肇因。面对悲剧镜头,反思自是必然,但改变积弊才是关键。如何防微杜渐,如何将隐患扼于萌芽,如何改变监管软弱的格局,如何以强力追责对监管部门增强约束刚性,都是悲剧之后的诘问。

【启示与思考】

这起极其惨烈的安全事故,让刚刚过去的这个“七夕”蒙上了一层浓浓的阴影。目前,死者已矣,而众多伤者还在医院里痛苦地呻吟,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这一事故也再度拷问我们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既然明知道粉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也一再启动专项治理,并层层检查,为何还一再发生类似的粉尘爆炸事故?安全监管为何总是流于形式?

当然,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去质疑监管制度,可能是一种习惯性思维。毕竟,企业生产千头万绪,具体的情形也很复杂,不可能那么简单明了。而监管的落实到位,也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是,无论有多少堂而皇之的理由,像昆山“8·2”爆炸事故这样惨痛的教训,仍在提醒有关各方,安全生产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口号,而是关乎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救赎。

必须明白,如果没有企业的重视,而作业人员又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这种高压式的监管,也就很难真正发挥作用,甚至会沦为数据与报表的游戏。据报道,在粉尘爆炸已成冶金等工商贸企业安全生产中突出问题,且类似事故屡屡发生的情势之下,中荣公司员工上工之前,居然没有人培训过安全生产知识,也没人说过粉尘会爆炸。

如果平时警钟长鸣,真正把安全当作组织生产、发展经济的核心要义,常抓不懈,而不是随便做做样子,走走形式,很多安全问题也就不会积累起来,成为随时可能爆发的火药桶。目前,不少地方出于发展经济的目的,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将安全检查当作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的杂音,从政府层面就有厌烦、抵触情绪,这显然是一种极大误解。

我们期待,一再爆发的粉尘爆炸事故,能够真正唤醒有关方面,改变眼下的监管机制,将安全责任下沉到每一个监管人员,每一间企业,乃至每一个工人身上,这才是真正的安全管理到位。同时,更要将突击检查,集中行动与日常监管结合起来,唯有常态化的监管才能确保平安。更期待昆山事故能成为我国各级安全生产监督工作走向有效和实质的一个历史节点。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