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家有家风,国有国风。国风,从字面意思看,是一个国家的风气、风格,无论个人层面、社会层面还是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就是这个时代的“国风”。
在古代政教传统里,“风”有“风化”的意思,这也是我们希望核心价值观能具有的作用——所谓“美敦化,易风俗”,不仅能“润物细无声”地风化国内,还能影响世界。
“时代国风”系列述评,将尝试向读者说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哪儿来,它包含什么内容,有何表现形式,时代紧迫性何在,践行依靠谁等问题。
孔子无论如何想不到,2500年后的今天,儒家思想的价值仍然备受关注。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领衔的《儒藏》编纂计划,从2003年将延续到2025年。
老子没有出过中国,但他“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观点,今年4月1日,从习近平口中,由欧洲学院播向世界。
在超越时间、跨越空间中,中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中华文明一路走来,上下五千年,从未中断。五千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和魂。
五千年前扣起的扣子
习近平总书记把树立价值观比作扣扣子,他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国家和民族也有“少年时代”,中华民族的第一粒扣子,可以说从五千年前就开始扣起——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2词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距今仅有不到2年时间,但它们的种子却早已种下。
国家层面。以“文明”为例。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刘东超教授认为,《史记》描述黄帝“幼而徇齐,长而敦敏”,反映了中国文明初曙期对于道德文明的追求。另外,“民主”一词虽来自西方,而“民本”思想,中华民族早已有之,《荀子》名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常为后人引用。
社会层面。以“法治”为例。先秦时期,法家政治哲学思想中,即强调法律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权威地位。代表人物之一商鞅主张:“智者作法,愚者制焉。”“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则是法治之内,古人对“平等”“公正”的追求。
个人层面。以“敬业”为例。三国时期,诸葛亮《后出师表》中所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种敬业;创于清朝康熙八年的同仁堂药店,一直坚守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也是一种敬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