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自觉” (3)

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自觉” (3)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之路径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可以说是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且大有深意。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当代中国应当而且必须积极作为,切实增强“文化自觉”。

首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重大战略不动摇。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文化生活和文化影响力的根子和基础首在经济,抵御文化渗透首先必须筑牢文化发展的经济基础。应当看到,经济实力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是掌握文化话语权、领导权的最有力的支撑,是无声的话语权。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强势文化之所以“强”且拥有话语权,是以其背后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为支撑的,弱势文化之所以“弱”,也与其落后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直接相关。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稳定局面;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落后状况,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都离不开发展”。发展依然是硬道理,是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中国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掌握话语权的法宝。

其次,倡导文化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文化从来都是在对话、交流、碰撞、融合中不断向前发展进而推动整个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罗素曾十分中肯地指出:“在往昔,不同文化的接触是人类进步的路标。希腊曾经向埃及学习,罗马曾经向希腊学习,阿拉伯也曾经向罗马帝国学习,中世纪的欧洲曾经向阿拉伯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曾经向拜占庭学习。在那些情形之下,常常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我们深知,文化交锋中有融合、文化竞争中有合作;同时,文化对话、交流中也有文化渗透甚至文化侵蚀。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而人为阻断文化间自由平等的对话与交流的通道。须知,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非此即彼”“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是不合时宜的,也是不可取的。当代中国应该成为各种文化之间自由平等对话与交流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倡导多元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就必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因为多样性的存在而使得文化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由此可见,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理念是值得大力倡导的。由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发展大道,必须积极倡导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学会学习并欣赏异质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最后,在传统文化的自觉中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发展中的问题还要靠文化本身的发展来解决。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提升文化软实力,关键在于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套用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的话来说,一个没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民族和社会,就犹如一个装潢得富丽堂皇的庙堂缺少一个至圣的神一样,是没有精神和灵魂的。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文化之髓,犹如名山之“仙”、灵水之“龙”一样,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科学对待传统文化,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杜维明先生曾指出:“如果你对传统是粗暴的,你对西方所引进的价值也只会是肤浅的。假如你对传统有深刻的理解,对它的阴暗面进行了长期的批判,同时对它的智慧进行一种开发、一种沉积,那么你对西方价值就有更深刻的比较,对西方价值所带来的阴暗面也可以有更彻底的了解。”实际上,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就必须克服“历史归零”(没有历史记忆)和“历史碎片”(用局部历史消解整体历史)的历史观,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正如汤因比所言:“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这样的统一是今天世界的绝对要求。”的确,积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世界历史性意义,必将大大提升当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应该持有这样的文化自觉,也应该坚定这样的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