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不朽功勋

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不朽功勋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摘要:邓小平同志伟大的一生几乎贯穿整个20世纪。作为一位世纪伟人,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特别是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历史功勋,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

光辉的业绩 不朽的功勋

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不朽功勋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邓小平同志伟大的一生几乎贯穿整个20世纪。作为一位世纪伟人,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特别是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历史功勋,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

一、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立下赫赫战功

当邓小平同志走上政治舞台的时候,中华民族正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的志士仁人在黑暗中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可以说当时是“山穷水尽”诸路不通。最后,一批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决定走俄国人的路,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邓小平同志是其中的一员。他自少年时代起就立志匡扶社稷,救国救民。1920年,他赴法国勤工俭学,亲身体验了工人阶级受压迫受剥削的苦难处境,耳闻目睹了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欺凌和压迫,“工业救国”的幻想变成泡影。这驱使他阅读了大量宣传马列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书刊,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此后,他为实现这一崇高理想而一往无前、矢志不移。

在旧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共产党人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没有现成的答案,必须在实践中开辟自己的道路。邓小平同志坚定支持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他始终坚持正确路线,土地革命时期,由于执行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被批判为江西罗明路线的头子;抗日战争时期,较早提出毛泽东思想即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事业要以毛泽东思想作指导;解放战争时期,提出重要建议,为新解放区农村工作政策转变作出贡献,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肯定和称赞。他始终坚决贯彻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从领导百色起义到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率领一二九师转战太行山到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从指挥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到千里跃进大别山,从领导淮海战役到指挥渡江战役,从率军进军大西南到参加领导和平解放西藏,总是不畏艰险,勇挑重担,站在革命军事斗争的最前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二、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进行了艰辛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面临着怎样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以及探索一条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邓小平同志积极、务实地参与了这一探索的全过程。新中国建立之初,他领导了西南全区的政权建设、社会改造和经济恢复,开创了西南地区稳定、发展的新局面。1952年他调到北京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先后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党中央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等。他在党的八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提出和深刻论述了党在执政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的任务,要求全党坚持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健全各级党组织的集体领导。在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10年,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为克服主要由于“左”的错误而出现的三年经济困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正确主张。1962年,许多农村的干部和群众要求实行包产到户,他对此明确指出:哪种生产关系的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这一论断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原理,同他以后推行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

“文化大革命”中,在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后,邓小平同志直接感受到基层社会的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再一次冷静地思考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他于1973年复出,1975年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针对“文化大革命”以来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他强调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这次整顿实际上是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成为新时期全面拨乱反正的预演和改革开放的试验,在短时间内就取得显著成效,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虽然他又被指责为搞“右倾翻案风”,再度被错误地撤职、批判,但是,整顿的业绩和他在整顿中表现出来的风骨,为粉碎“四人帮”,实行改革开放,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三、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不朽功勋

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后,中国处在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下,邓小平同志再次复出。十年内乱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中国发展落后的状况和当时的国际形势,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起落,引起了他的全面反思,最集中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他指出,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他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领导拨乱反正,推动改革开放,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同志从拨乱反正入手,推动历史的大转折。他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峻局面,在千头万绪中首先抓住端正思想路线这一决定性环节,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支持和领导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他指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党在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这次全会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后,他以一个伟大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眼界和胸怀,坚持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践和理论,同时坚决顶住否定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他亲自领导和推动各条战线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平反了一系列冤假错案,妥善解决了大量遗留的历史问题,使中国逐步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中摆脱出来,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全面改革开放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邓小平同志着眼于对时代、形势发展的新认识,发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响亮号召,领导我们党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他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根本任务,制定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勇敢地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打开外交工作新局面;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使党和国家走在时代潮流的前面,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充满新的生机和活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发生政治风波,中国再次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科学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和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以此为标志,中国更加坚定地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新步伐,更加坚定地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