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历史解读:两个百年夙愿(3)

中国梦的历史解读:两个百年夙愿(3)

三、第二个百年中国梦

如果说,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夙愿,那么,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就是现代中国人民的夙愿。这两个夙愿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大梦。实现前一个夙愿是实现第二个夙愿的前提,民族不独立,国家不统一,繁荣富强、幸福安康、和谐稳定就无从谈起。后一个夙愿是前一个夙愿的接续,国家不繁荣富强、人民不幸福安康、社会不和谐稳定,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就失去了意义。实现近代中国梦和现代中国梦,分处两个历史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同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征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为现代化而奋斗的方向和道路。如同鸦片战争后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而奋斗的经历一样,新的历史征程也充满艰难险阻。无论是开始还是推进都不轻松,虽然历史环境完全不同,但仍然需要以顽强的意志战胜各种挑战,需要以探索的精神寻找正确的道路,需要以无畏的勇气纠正曲折中的错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为改变一穷二白落后面貌艰苦奋斗,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懈努力,显示了中国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过程。历史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人民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进步。

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的30年里,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和压制的环境,党领导人民建立了相对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党领导人民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建构,有力地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形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党领导人民从起步时“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台拖拉机都不能造”,[8](P329)到60年代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的成功,在落后条件下取得了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的一批重要成就,包括一些新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的投产,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等等。虽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指导出现了一些失误,甚至发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但人民创造的历史是伟大的,在错误和曲折的沉痛代价中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鼓舞着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前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改革开放的抉择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的工作中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崭新的探索中,党领导人民克服各种干扰,以坚定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前所未有和举世瞩目的成就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风采。我国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的高增长率,实现了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胜利加入了世贸组织、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和世博会、神舟系列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国家地位跃升,等等。这些骄人成就来之不易。从时间范畴看,中国社会如此巨大的发展进步出现在短短的30多年里,不仅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绝无仅有,而且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也找不到先例。从空间范畴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快速发展与世界场域的低迷景观形成强烈反差。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国际形势深刻变动举世罕见,政治剧变的世界风波迭起,金融危机的全球影响蔓延不退,许多大党老党扛不住执政危机而丢掉了政权,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滑坡,险象丛生的世界环境下中国发展进步向世人讲述了奇迹般的故事。外国人在解读中国故事,试图从“中国模式”中发现什么,中国人也在解读自己的故事,以求从中提炼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中国故事的解读会千差万别,给出的答案也会五花八门,但一个事实毋庸置疑:在朝着伟大复兴和现代化前进征途上,中华民族的意志越来越坚定,步伐越来越扎实,目标越来越清晰,精神越来越奋发。

1949年至今,历史车轮辗转60多年,中国人民在接续奋斗中筑梦、追梦、圆梦,划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百年预期。毛泽东有个百年中国梦。在夺取全国政权之前,他就心怀使中国从一个落后农业国转变成为先进工业国的愿望。在党执政以后,毛泽东立志要通过发挥社会主义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制度优势,超过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60年代他提出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曾鞭策中国人民斗志昂扬地建设社会主义。经过实践的思考,毛泽东的心里预期是用一百年的时间实现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夙愿。他说:“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3](P301)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表也划了一百年,他预期的时间节点是21世纪中叶,从1949年起算就是一百年。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锁定“在下个世纪的五十年内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9](P256)这个目标看起来与毛泽东赶超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目标相比似乎降低了调子,但其实不然。首先,邓小平预期的这个目标意味着那时的中国已经达到现代化的水平。其次,以中国十几亿人口计算,“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意味着中国总体实力事实上将超过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江泽民、胡锦涛领导的党中央又以基本小康、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奋斗任务的新“三步走”部署,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邓小平的战略计划,明确揭示了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双百愿景”具体了实现中国梦的时间节点,展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轮廓,吹响了实现中国梦的进军号角。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这一充满激情的诗句抒发了壮志凌云的豪迈之情,鼓舞着中国人民战天斗地、敢作敢为、求实创造的精神。岁月的年轮表现的只是一个数字,奋斗的经历则记录了灿烂壮丽的史诗。中华民族从耻辱中站立起来用了一百年,在站立中富裕和强大起来也计划用一百年,两个百年夙愿构成的中国梦谱写的是中华民族特殊的奋斗史。在时间表上,距离实现第二个百年中国梦还剩下30多年,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进军,既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当代中国,“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交织,实现中国梦的未来征途上任重而道远。巨大成就与尖锐冲突,发展期盼与瓶颈制约,改革创新与风险危机,发展中的矛盾和前进中的困惑,考验着党和人民的意志。一系列的难题需要去破解,一系列的困难需要去排除。未来征途上两种态度必须克服。一种是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而盲目乐观,另一种是畏惧现实面临的困难而消极悲观。这两种态度只会产生不思进取的负能量,都会带来精神懈怠的反效应。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之时,党和人民一刻也不能削弱斗志;不到中国梦圆成之刻,中华民族一点也不能放缓前进脚步。中国人民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诠释中华民族的创造能力,中华民族将以中国梦的实现证明中国人民对世界的贡献。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