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从实现中国梦历史实践得出的一些基本结论
两百年光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掀起的浪花,两个百年夙愿编织的中国梦却激起了中华民族心胸中壮阔无比的波澜。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大梦,是整个炎黄子孙的好梦,寄托着中华民族美丽的憧憬和理想的期盼。从1840年鸦片战争带给中华民族沉重灾难,到2049年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人民经历的磨难、承受的担当、付出的心血和唤起的自觉,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历史遗产。总结中华民族为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历史经验,有助于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从而为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保证。
第一,实现中国梦是一个接续奋斗的过程。从第一个百年中国梦到第二个百年中国梦,尽管时代条件、历史任务和具体内容不一样,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使它们构成连贯的整体。圆成第一个百年梦为实现第二个百年梦创造了前提,实现第二个百年梦是第一个百年梦的升华。党的文献中有两个概括很好地说明了中华民族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一是20世纪“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即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即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从实现中国梦的实践看,这三次历史巨变和三件大事的意义,接续奋斗过程中不同阶级和政治力量走过哪些弯路并不重要,中国共产党经历什么样的曲折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显示了中华民族一步步朝着复兴目标前进而留下的足迹。因为走了弯路和遭过曲折而否定历史或虚无历史,是完全错误的,这不利于从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中汲取前进动力,也不利于从接续奋斗的完整过程中增强实现中国梦的信心。
第二,实现中国梦必须有先进政党的领导。历史实践表明,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的改革、农民阶级的战争、资产阶级改良的运动,不管声势多猛、规模多大,最后都遭到失败,主要原因是缺乏先进政党的领导。辛亥革命因为有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才创下推翻几千年封建帝制的历史伟业,但革命不彻底的缺憾又使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民主共和实践的失败中前功尽弃,使革命成了半截子工程。中国共产党接过的是辛亥革命未竟事业,它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紧密相结合,顺应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满足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率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以及繁荣富强、幸福安康、和谐稳定而顽强拼搏,最大限度地凝聚汇集实现中国梦的民心资源,以踏实的脚步向着光明的前景迈进。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建立,也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实现中国梦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实现中国梦必须有正确道路的引领。进入近代以后的中国,社会向何处去的历史拷问,始终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尝试着道路的探寻。虽然野蛮的外国入侵使国人痛恨不已,但一些扮演侵略角色的国家却成为中国人学习的榜样。近代中国先是学习明治维新的日本,然后羡慕立宪政治而效法英国,接着是欣赏民主共和而以美国为楷模,最后又觉悟思想革命而崇尚法国。这些道路探寻的积极意义和进步作用不容抹杀,但事实宣告这些道路走不通。审视历史,问题不是可不可以走日本、英国、美国、法国的道路,而在于中国能不能走通它们的道路。先进的中国人先后选择的这些道路,不是错在价值取向的确立上,而是错在国情差异的认知上。中华民族是在经过多种道路的反复选择和曲折探索,才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实际的正确道路。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启发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新思考,“走俄国人的路”成为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从而奠定了实现第一个百年梦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经过盲目照搬苏联模式的道路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地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使实现第二个百年梦有了正确的道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梦的实现与道路选择紧密相关,道路走错了、走偏了、走歪了,中国梦必然要落空。201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10]当代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四,实现中国梦必须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历史上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很强理论思维能力和很高科学素养的民族。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铸造的思想精华历经两千多年,至今仍不失光彩。近代中国社会腐朽衰败是理论思维陷入停滞创新的必然结果,而中华民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蹒跚前行又离不开新的理论牵引。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曾搬运了很多域外的思想理论,如宪政主张、自由平等博爱思想、民主主义、进化论、工读互助主义、新村主义、平民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等,都曾在中国得以宣扬提倡,并不同程度地付诸实践,但都如同浮云飘忽,未能成为引领中国社会成功发展的科学理论。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成为一面崭新的思想旗帜指导中国革命实践,促使中华民族的理论思维进入一个新境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相继诞生,展现了科学理论与时俱进的历史轨迹。近现代中国民族振兴、国家崛起和社会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理论与时俱进的科学化、中国化的历史。中国人民深深懂得,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就缺少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梦能不能圆成需要不断提高理论的科学化水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能不能梦想成真取决于理论指导的科学化。
第五,实现中国梦必须有民族力量的凝聚。齐心合力才能众志成城,团结合作才能同舟共济。旧中国懦弱乏力,老是受辱挨打,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因为人心涣散。离心离德,人再多也不过是乌合之众。“帝国主义过去敢于欺负中国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各民族不团结。”[8](P211)抗日战争之所以第一次取得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推行全面抗战的正确路线,使广大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抱团发力。这正反两方面的事实验证了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有能量。当前,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13亿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规模庞大的人群尤其需要凝聚力量。圆大梦需要用大力,中国梦能不能成功实现,民力能不能凝聚是关键。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制胜法宝。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凸显凝心聚力的重要性,阶层构造、群体组成、生活方式、价值取向、资源配置的多样多元潜伏着社会碎片化的隐患,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得不到有效化解,容易造成涣散人心的严重后果。用心凝聚民族力量,用力整合民心资源,团结全体中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力向一处使,实现中国梦才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才有可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