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价值观构建(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价值观构建(2)

二、中国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在当代的语境中,我们所说的一个国家、民族或区域的价值是指其主流价值观,而不指那些非主流的价值观,也不是指其中某个方面、某个层次或某个组织的价值观。例如,当我们说美国价值观时,指的是美国这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而不指美国经济价值观或美国中产阶级价值观。同样,我们所说的中国价值观,也不是指中国经济价值观、汉民族的价值观、中国道教价值观等,而是指中国国家的价值观,对中国社会有普遍而深刻影响的价值观。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价值观与美国价值观有一个明显的区别。美国价值观是指自18世纪美国立国以来美国的主流价值观,当然它的历史还可以追溯得更早一点,即从英国向美洲殖民开始。这种价值观虽然有一个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但总体上是同一个价值观体系,即以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为核心内容,以实用主义为其独特个性的价值观。与美国不同,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因而中国价值观这个概念的含义比较复杂。从广义上看,至少它既可以指传统的中国价值观,也可以指当代的中国价值观,当然也可能同时指这两者。本文所讨论的中国价值观不是广义上的,而是指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它不是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也不是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存在的各种价值观的总称,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价值观,是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4]这种意义上的中国价值观实际上是“当代中国价值观”的简称,它虽然与传统中国价值观有着渊源关系,而且应当吸收传统中国价值观的精华和合理内容,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这种价值观是一种全新的国家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价值观,或者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

价值观,特别是文化的价值观通常是成体系的,价值观也可以说是观念的价值体系。作为当代中国的价值观,中国价值观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价值观体系,其内核和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价值观的这种内核和灵魂是使它区别于所有其他价值观的根本规定性,也是它不同于所有其他价值的主要标志。显然,中国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不是完全等同的。了解两者之间的不同,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中国价值观,也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体系。具体地说,两者之间的不同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价值观的内核和灵魂,中国价值观作为价值观体系则除了这一内核和灵魂之外,还包括其他的价值观子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也是中国价值观的一个子系统,但它是其中的轴心系统。除此之外,中国价值观作为价值观体系,还包括不同维度的价值观(如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不同层次的价值观(如就目的或目标、手段、规则或社会控制而言的价值观)。所有这些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价值观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和展开,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为其贯彻落实服务的。我们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价值观的内核,所指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价值观的轴心、目的和根本原则。中国价值观的所有其他子系统和内容都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是服从并服务于它的,是以它作为正当与否、合理与否的根本准则。我们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价值观的灵魂,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渗透于整个中国价值观的方方面面,中国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开和体现。从实践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价值观的根本原则和最高原则,而其他子系统的原则则是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具体原则。所有这些具体原则都是根本原则派生的,都受根本原则制约,当它们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也是以根本原则作为调解的最终依据和最高标准的。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价值观的根本规定性,更体现了与传统价值观和域外价值观之间的区别,而中国价值观作为一个国家的价值体系,则需要更多地吸收这些价值观的合理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无中生有的,也需要继承中国思想文化的合理内容,但更侧重于基本精神方面,而在本质上是与它们相区别的。中国价值观作为价值观体系,包含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会更多地继承、吸收、借鉴传统价值观、域外价值观中有价值的、能为我所用的内容,这尤其体现在经济技术和日常生活方面。例如,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本质区别,但中国价值观要将资本主义国家价值观中包含的市场经济规律吸收到中国价值观中来。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核心价值观存在着本质区别,但中国价值观可以从传统价值观中汲取诸多合理内容,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原则、“恭宽信敏惠”等日常生活规范。当然,这种继承、吸收和借鉴都是批判性的,不能照搬照抄。从这种意义上看,中国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完整系统的主流价值观,其本质和精髓是社会主义的,同时它又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中国时代精神,而且是与当代世界文明发展的总趋势相一致并相衔接的。

再次,在价值多元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非主流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实质性的区别,而中国价值观则要与这些价值观共存共荣,将其纳入主流价值观体系之中。当代世界的开放国家都存在着价值多元的情形,但对非国家推行的价值观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态度是允许其他价值观存在,而同时对它们加以控制、引导,使之从属于国家推行的价值观。这样就会形成推行的价值观与非推行的价值观共存共荣的局面,也就会使国家推行的价值观真正成为主流价值观。其他价值观并不与主流价值观相对立、相排斥,更不会与主流价值观争夺主流的地位,相反它能为主流价值观提供养料、借鉴,并能起到某种补充作用。另一种态度则相反,除了国家推行的价值观之外,对其他的价值观一律采取打压政策。其结果,其他价值观不仅消灭不了,相反千方百计与推行的价值观相敌对、相抗衡,甚至力图取而代之。这样,推行的价值观也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主流价值观,因为其他价值观不是支流的,而是时刻与推行的价值观争夺统治地位的。显然,我国的文化发展战略只能作出前一种选择,而要作出这一种选择,不仅要宽容,更需要允许非推行的价值观的存在和发展,使它起到提供养料、借鉴的作用。如此,这些非主流价值观就会从属于、服务于主流价值观,甚至成为主流价值观的有益补充,我国所推行的价值观也就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流价值观。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