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层面核心价值观表现为一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循环往复进程
如上所述,作为公民核心价值观的设定和选择,从纵向看,是自上而下的逻辑进程,同时,也是自下而上的逻辑进程。从友善到诚信,从诚信到敬业,又从敬业到爱国,这是不断升华的过程。公民把爱国作为第一选择,是因为人不是单纯、低级的动物,而是生活在社会和国家中,是有理想、有奋斗目标的个体。而真正的爱国者,又都是由那些友善者、诚信者、敬业者组成的。这样看来,它们的内在逻辑,当是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其中,每个范畴都与其他范畴紧密关联。每个范畴自身既可以独立存在,又与其他范畴相辅相成。范畴和范畴之间的这种梯级,建构了公民层面核心价值观的逻辑体系。
从横向看,它们之间呈并列状态,同等重要,没有高低之别。可自成一体,也可交叉连接。某个时期里某个范畴得以凸显,当以新的社会条件为转移。例如,当国家遭受外敌入侵或遭受敌对势力攻讦以及被妖魔化时,公民的“爱国”理念和情怀必然首先彰显。传统习俗过端午节的要义,是纪念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他范畴也是如此。当下的中国,四个范畴具有同等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我看来,“诚信”的范畴可能今后更要下大气力坚守和不断完善。 “诚信”需要进一步丰富的内涵还有很多,有必要用较长时间来完善和落实。重要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建立起一整套新型有效的“诚信”规范和准则。构建这样一整套规范和准则甚至体系,要交出“学费”、付出代价,可谓“任重而道远”。
这也就是说,公民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无疑是开放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还将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或者更为凝练,或者指向更为具体。它取决于中华文明发展的需要,取决于社会实践的需要。
还应该指出,公民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紧密呼应,相得益彰。因此,不能人为地只讲公民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而不讲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反之亦然。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需要每个公民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国家和社会是由一个个公民组成的。所谓“社会者,我们的社会;国家者,我们的国家;世界者,我们的世界”,当是如此。也就是说,三个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是不能随意割裂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整体系。要防止和纠正割裂国家、社会、公民核心价值观的倾向。
公民层面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不断升华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是有效整合社会意识,确保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既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又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公民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培育和践行公民的核心价值观,需要健全和完善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要从娃娃抓起,成人也需补课,从基础做起。对于成人,甚至可以退一步,从道德准则的ABC进行基础启蒙,重新回炉,方能得以再生。这样,虽然退了一小步,却可能前进一大步。可以预见,在国家、社会和公民中彻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不仅是完全可能的,也一定是可以实现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