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②殷志静、郁奇虹《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版第31-32、7页。
③Solinger, Dorothy(1999)Contesting Citizenship in Urban Chin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④周弘《从属地管、主义到普及性体制》,载于《中国社会保障》2003年第8期。
⑤Montinala, Gabriella, Qian, Yingyi and Weingast, Barry R. (1995) “Federalism,
Chinese Style: The Political Basis for Economic Success in China,” World
Politics 48(October): 50-81.
⑥潘义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户口体制改革》,载于《学海》1994年第5期第39页。
⑦⑧(15)王精忠《入世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趋向》,载于《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64卷第74、75页。
⑨(11)(12)(14)黄仁宗《城镇化抑或迁徙自由——反思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载于《求实》2002年第5期第40、39页。
⑩(22)曹景桩《加强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迁移和城镇化进程》,载于《人口研究》2001年第5期第9页。
(13)(20)国安民《中国大陆户籍制度改革初探》,载于《共党问题研究》2002年第5期第16、17页。
(16)李文安《试论户籍制度改革的条件与措施》,载于《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第79页。
(17)陆益龙《粘附剥离:基层户籍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载于《人口研究》2000年第24期第72页。
(18)伍先江《试论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户口迁移制度改革》,载于《人口研究》1998年第4期第3页。
(19)吴瑞君《大城市内部“人户分离”现象及其对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载于《人口研究》1999年第6期第17-18页。
(21)陈韶《WTO与人口迁徙自由》,载于《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4期第32页。
(23)《列宁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63页。
(24)根据统计,1999年年底中国大陆设市城市668个,建制镇达1.9万多个,集镇5万多个,大陆城镇人口3.89亿,占总人口的30.9%。总的说,城市化水平不仅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显得十分落后,而且同大陆自身的工业化水平相比也明显滞后。杨重光《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政策调整与人口户籍变更》,载于《中国土地科学》2000年第6期第6页。
(25)薄占宇《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地级市体制行政区划发展之研究》,中国文化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硕士论文2002年第63-64页。
(26)(32)中国国民党中央政策会编印《中共户籍制度的改革》,载于《大陆情势双周刊》2002年第1388期第2、3页。
(27)1992年在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公安部发出《关于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制度的通知》,针对小城镇、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开放,开始允许各地对前来投资办厂、从事经营开发人员有条件地办理“当地有效的城镇户口”即“蓝印户口”。“蓝印户口”:由于“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的户口簿印鉴为蓝色,故称作之。
(28)杨风禄《户籍制度改革:成本与收益》,载于《经济学家》2000年第2期第36页。
(29)暂住证是管制思维下的产物,只有管理功能,基本没有服务功能,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暂住证有效期短,办起来有时甚至饱尝冷眼,还容易变成敛财工具;与此相比,居住证最大的含金量,在于附加了部分公共服务职能,比如持证人员子女上学可以免收借读费、可以免费打一些疫苗、接受统一的计生服务等,在有些城市,持居住证还可以纳入当地社保范围,符合一些条件后还可能转为正式户籍。
(30)推广居住证只是户籍制度改革的中继站,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0-06/02/c_12170784.htm;
《专家称居住证制度为户籍制改革探索新模式》,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0-06/03/c_12174187.htm。
(31)李若建《外来劳动力聚集地区的户籍与劳动力管理体制改革问题》,载于《南方人口》2002年第66期第43页。
(33)曹景桩《加强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迁移和城镇化进程》,载于《人口研究》2001年第5期第12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