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定位
基于京津冀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潜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从国家战略高度考虑京津冀一体化。如果能有效解决京津冀存在的上述问题,这里将成为未来中国推行新型城镇化的典范。
作者理解,今后京津冀一体化的目标是:要素在三地之间自由流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区内同城化,产业协调共赢,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但在现有体制下,达到这几个方面的目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首要工作任务是,必须对京津冀地区发展进行功能定位,对此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战略思考。
第一,将京津冀地区打造成为中国一个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这里有1.1亿人口,覆盖18.5万平方公里,有两个超级特大城市,还有一批大中城市。如果能通过统筹规划,协同发展,完全有可能发展成为基础设施一体相连、公共服务互开相通、产业分工合作、生态环境优美的一个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增长极。
第二,将京津冀地区培育成为中国最具增长潜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京哈、京广大通道上的一个重要枢纽,这里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双核城市,在双核城市周围周围拥有十几个大中城市,还有一批小城镇,目前城镇集聚着6347万人,是目前我国几个城市群中较大的城市群之一。今后如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达到发达的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京津冀地区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这里的城镇人口将有可能超过8000万人。因此,一定要在这里实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战略,推进两大城市功能向周边辐射转移,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承载力,将京津周边的城市建设得跟北京、天津一样好,以此吸引京津的人口和产业向外转移。
第三,创建创新型示范区和产业发展协同区。京津冀地区有三多:大学校园多、研发机构多、科技人才多,这里应该充分发挥三多优势,改革科研体制,搭建创新平台,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建立创新激励机制,设立科技创新专项,推行重大科技项目推广示范工程。同时,引导和支持产学研结合,利用本地科技优势,在三地开展产业分工合作工程,对传统产业进行现代化改造,走高端化、信息化、低碳化之路,改造产业工艺流程,发展中高端产品和中高端零部件,打造一批高端制造产业集群,提升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层次,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还有,这里既有几千年历史文明沉淀,又是世界现代文化科技交流重要地区,还是国内外航空门户、港口、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因此,京津冀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这里建设成为全国最主要的文化交流中心、东北亚和中国重要的立体交通枢纽和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地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