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战略层面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3)

从国家战略层面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3)

三、京津冀地区的空间布局与三地功能配置

在空间布局上,京津冀地区要注意双核城市布局特点,合理调配公共资源,提高城市群中北京和天津两核的功能作用,北京和天津不能过度、过快扩张,要兼顾周边城市的发展,一些城市功能可以向周边转移,让周边城市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发挥更多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两大城市周边城镇的功能建设,提高周边圈层承接京津人口和产业疏散转移的能力,分解京津特大城市产生的各种压力。为此,沿京津周边要培育若干个现代化城市和新增长极,在双核城市周边形成一个极具活力、高度开放的城镇群落。京津冀都市圈,是2+9?还是2+11?按照传统规划是2+9:北京、天津,加上保定、廊坊、石家庄、衡水、沧州、秦皇岛、唐山、承德、张家口。但我认为,要从市场半径和京津冀地区之间的关系来看,邯郸和邢台应该纳入到京津冀圈里面,形成2+11的模式,使京津冀的圈层扩大,城市纵深延长。

在具体空间布局和功能配置分三个层面。一是北京。北京是天然的政治文化中心,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也是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在产业功能定位上,北京跟其他城市也不一样。应该是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技术研发、孵化、示范;金融、商贸、信息服务、文化会展旅游、高端性现代服务业;国际航空门户、铁路公路是交通枢纽。北京应该向周边转移一批加工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甚至可以将一些人居生活区转移到周边城市地区。

天津是北方经济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现代装备制造业,天津的电子信息、汽车、医药化工、新能源、环境设备这些方面是有比较优势的。天津可以作为北京的研发转化基地,北方的交通重要枢纽、传统和现代服务业。天津也应该向周边转移一批中低端加工制造业,也可以将一些人居生活区转移到周边地区。

河北的产业功能定位是,先进制造业、原材料加工、机械装备、能源储备和调运基地;双核城市的后备发展空间,包括人口疏散和产业转移基地、生态屏障、科技转化基地,北京和天津的休闲度假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空间布局上,北京、天津的北部一定发展绿色经济,构建绿色生态经济带,在北京—廊坊—天津一带,严禁发展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打造京津高科技产业带,在北京—保定—石家庄这一带发展先进制造业,形成中高端制造产业带。南部地区邯郸—邢台-衡水-沧州一带,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在秦皇岛-唐山-滨海新区-黄骅港沿海一带重点发展高加工度产业和现代重化工产业。

如果这样的设想能实现,会形成三个作用。一是减轻城市群的环境资源压力,在最大的空间上配置要素,释放城市的环境压力,同时又使京津城市功能向周边辐射,形成环境友好型地区。二是可以优化京津冀地区之间的公共资源和产业资源配置,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三是形成一个现代化的城市群,就是2+11,在环渤海地区打造成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