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抵制干部不作为现象,要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和监督机制,发现、培养和重用一批真诚为民的好干部,大胆启用一批敢担当、有能力,能干事、敢干事的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干部的榜样作用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妇孺皆知的民谚,通俗易懂地道出了为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民。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心里真正装着人民,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才能在具体工作中谋为民之策、办利民之事;只有在为民中真抓实干,个人才能真正得到长足发展。
长期以来,因干部任用、监督、考核和责任落实体制不完善,在干部使用上还不能完全公平、公正,导致一些地方和部门,形成了这样一种不良风气:干得好不如“秀”得好,有才能不如有“关系”。这种陋习流弊,严重挫伤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甚至在一些干部,特别是官员中出现了怕出事,索性不干事,不作为就不犯错的消极思想,严重影响党群关系、社会稳定、国家发展。
干部不作为,堪比贪污腐败,任其发展,一旦泛滥,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将难以贯彻,各项惠民政策更是流于形式,错失改革机遇,耽误一方发展,使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经济发展成为空谈。坚决抵制干部不作为现象,要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和监督机制,发现、培养和重用一批真诚为民的好干部,大胆启用一批敢担当、有能力,能干事、敢干事的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干部的榜样作用。
干部要有强烈的担当意识和为民情怀。党员领导干部应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志。当前,各级领导干部要清楚地认识到,为官必须走正道,干事才会有实绩,为民才会得民心。要时时处处以“无功就是过,庸碌就是错”自警自省,自觉抵制干部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思想,以实际行动服务改革、推动发展、促进和谐、造福人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