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从共建京津冀农业物联网平台切入。伴随着信息化浪潮,农业物联网可望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谁占据农业物联网技术优势,谁就拥有了农产品交易的发言权、农业发展的主动权。京津冀应立足于三地市场需求,协力搭建京津冀农业物联网平台。要加强农业物联网标准技术研究,着力突破农业物联网共性技术研发,加快关键技术创新,推进农业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大系统等技术的融合发展,实现京津冀农产品物流品质监控动态化、物流组织有序化。
五是从共建京津冀合作开发园区切入。立足于产业结构、企业布局安排,坚持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制度推进,共建京津冀合作开发区或产业合作区。构建收益分成合理的区域协调机制,共同探索园区合作新模式。将中关村园区模式向津冀延伸,打造跨区域的国家级科技园区。针对不同的共建模式,在明确合作双方权利义务的基础上,形成共建园区的收入分计、税收分成等制度保障。以高层次创新人才创业需求为中心,努力形成“一种按法治规则办事的社会氛围,一种大气开放的创业环境,一种多元和合的价值取向,一种大开大合的都市文化”,共建具有区位、产业、人才差异化优势的留学回国人才创业园。
六是从共建跨界产业联盟切入。2月21日,北京市成立了由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23家联盟和机构发起、68家单位参加的首都创新大联盟,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现代农业、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在此基础上,应积极引导三地企业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京津冀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扩展合作的空间、提高合作的层次。通过促进跨区域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技术标准创制,共同申请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和产业化项目,联合建设实验室、工程中心、中试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促进各种创新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