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开启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为京津冀区域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从现实来看,把一个面积21.6万平方公里,人口过亿,唇齿相依却行政各设、经济落差明显的区域,打造成一个同频共振、活力四射的新的发展增长极,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既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指导和协调,也需要京津冀三地着眼大局,立足比较优势,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必须以国际视野审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着眼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强化顶层设计,找准协同发力点。
一是从共建高端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切入。当今世界开始进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时代,京津冀要占领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必须精心筑就宽带网络“高速路”。拓展“宽带北京”行动计划,将三地光纤宽带网络、通信基站和通信管道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首都经济圈一体化规划,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三地信息互联互通共享。
二是从共建京津冀大数据体系切入。大数据应用在公共卫生、科学教育、公共安全、交通运输、环境气候、商品消费、可再生能源等众多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空间。大数据已经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一样,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哪个国家拥有的数据资源越多,哪个国家就具有竞争优势;谁能尽早把大数据体系建立起来,谁就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在这方面,京津冀合作互补具有极大的价值提升空间。比如,北京作为我国信息产业的“策源地”,今天的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大数据创新资源中心,在超大规模数据仓库、分布式存储和计算、人工智能数据分析、人机交互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我省秦皇岛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数据产业和建设中国“数谷”,拥有国内第一家以数据产业研究为主题的专业研究院——秦皇岛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秦皇岛(中科院)数据产业研发转化基地内聚集着包括IBM三维互联网技术平台、北京大学(秦皇岛)科技产业园、工信部电子五所秦皇岛分所、中国动漫集团(秦皇岛)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等多个战略性合作项目以及40余家数据企业。鉴于此,北京与秦皇岛合作有内在的互补需求。京津冀三地应围绕中关村打造全球大数据创新中心,携手共建“京津冀大数据走廊”,整合大数据产业力量,形成大数据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三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共同打造京津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切入。一个区域的整体劳动力素质有多高,这个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就会有多强。“人口红利”逐渐丧失的当下,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进程中,拥有数量充足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尤为重要。近年来,全球普遍存在严重的技能鸿沟现象。我国产业加速转型和技术型人才匮乏的矛盾也非常突出。基于此,京津冀应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整合三地教育资源,同时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开展合作办学,努力打造培养现代技术技能型人才高地,为加快推进协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