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们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全国很多地方都向贵州省一样,一方面扩大人工植树种草面积,让更多的荒山披上绿装;另一方面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使人们的经济社会活动和自然生态循环协调一致。从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到引导社会民众“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我们党的方针指导遵循了客观规律,符合历史发展的大方向。这个方针不仅我们党为共产主义奋斗数十年的经验的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科学理论的实际应用。马克思曾对共产主义丰富内涵的一个方面作出深刻地阐述:“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立、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抗争的真正解决。”马克思还高度概括地说:“它是历史之迷的解答”。[⑨]毫无疑义,当代中国实施的发展“生态文明”的总方针,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国情正确的结合起来,是对中华文化绵远流长的自然“历史之谜”的正确解答。
走在这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道上,我们不仅正在“建设美丽中国”,我们还在积极地与“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中国人的最终的目标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各个民族求大同、存小异,共同建设“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①] 习近平:《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2013年7月20日。引自《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07月21日第1版。
[②] 张燕婴译注:《论语·先进》,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第166页。
[③]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 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二卷,(物理学,论天,论生成和消灭,天象学,论宇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92[b21-23]页。
[④]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 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二卷》(物理学,论天,论生成和消灭,天象学,论宇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305[a28-29]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47页。
[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北京,1999年3月22日。
[⑦] 林晖、刘羊旸:《国家林业局公布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成果》,新华网,2014年2月25日。
[⑧] 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2013年粮食产量的公告,国家统计局网站,2013年11月29日。
[⑨] 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第3版,第81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