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优化农信社信贷结构 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青海:优化农信社信贷结构 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摘要:金融业发展的经验充分证明,一味靠“跑马圈地”、盲目铺摊子、上规模,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始终把质量、效益和风险防控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现由注重规模速度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从而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青海省农村信用社在狠抓信贷业务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把支农支牧金融服务作为信贷业务的优先方向,加大投入,优化结构,全省农信社支农支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决策部署,以及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各项要求,全省农信社将继续深入推进信贷结构调整,重点是按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要求,在保持信贷业务平稳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和控风险,切实提高业务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水平。

一、牢记根本宗旨,扎实做好服务“三农”工作

农信社根固于农、业本于农、优势在于农,偏离了服务“三农”的根本方向,农信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全省农信社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三区”的战略部署,抢抓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等有利机遇,不断下移服务重心,守住“三农”阵地,更加充分地发挥服务“三农”金融主力军作用,更加主动地融入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要牢记支持农信社发展前行的根就是一个“农”字和一个“小”字,陪伴我们成长、发展、壮大的是“三农”、是小微企业,所以农信社不能忘本。

要突出支持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建设。青海与其他省份相比,在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方面有其特殊性,而各县域之间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也较为显著。为此,全省农信社的信贷工作不搞一盘棋、不作一刀切,通过创新方法,并结合当地农牧业生产的特点和实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立足确保风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特色的信贷产品,逐步实现农信社信贷产品的一村一品、一乡一策、一县一业,做实全系统的基础工作。大力支持农牧业带头人发展生产,培育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支持龙头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一体化发展,推动和促进当地现代农牧业发展。

要突出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我省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金融需求,大力支持县域小微企业和小城镇建设,带动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持续做好与人社厅、团省委、省妇联等的协调联系工作,牵头和引领有条件的行社积极开展业务合作,加大对就业创业领域的金融支持;全系统积极捕捉各方面信息,主动加大对农牧民进城、购置住房的扶持力度。

要突出支持城乡居民增收。以深入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为重点,综合把握农牧户金融需求新特点、城镇居民金融需求新动向、小微企业和商户发展新政策、创业就业新形势,结合新农村、新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金融服务网络,实现局部地区农村金融向城镇金融的转变,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改进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广大客户深层次、多元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