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河自然人文环境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影响

安徽:淮河自然人文环境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影响

摘要:淮河流域一些人文现象产生超地域性影响,主要是由于这些人文现象本身著名,容易声名远扬。而自然人文环境中的一些因素,则加深和强化了这些人文现象的超地域性特点。

自然环境由气候、地貌、土壤、生态、植被等自然因素构成,人文环境由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人文因素构成。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经过长期积累沉淀保留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遗产。安徽淮河流域自然人文环境是历史文化资源孕育、形成和积淀的摇篮,不仅对历史文化资源内涵,而且对历史文化资源特点都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一、对历史文化资源宏通性特点的影响

淮河流域历史文化资源宏通性特点主要表现为:底蕴比较深厚,气象比较宏大,风格比较豪迈,境界比较高远,多元兼容,融会贯通。体现宏通性特点的历史文化资源主要有:石山子、尉迟寺、双墩、侯家寨等遗存;淮夷古国与淮夷文化;大禹治水、禹娶涂山、禹会诸侯传说;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楚国郢都寿春城;老聃“序道德以冠百氏”;庄周“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汉楚英雄的《大风歌》和《垓下歌》;刘安学派的《淮南鸿烈》;桓氏经学三代为“帝王师”;淮上群贤入列《汉书·儒林传》;曹操与谯沛集团;曹魏屯田的深远影响;神医华佗与五禽戏;竹林玄学“越名教任自然”;东晋桓氏家族的峥嵘气象;南齐刘瓛门下名流荟萃;隋唐汴渠与淮北振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杨行密崛起庐州建立吴国;“睡仙”陈抟开理学先河;“青天”包拯执法如山;吕氏家族“传中原文献”;朱元璋与淮上群雄;明中都皇城;亳州牡丹甲天下;淮系集团与中国近代化;状元帝师孙家鼐家族;铁路与蚌埠崛起;皖西五大水库与淠史杭灌区;两淮煤城的兴起等。安徽淮河流域历史文化资源呈现宏通性特点,首先是水环境的影响。淮河是古四渎之一,长时期独流入海,水系发达,交通便利,适合人类栖息和迁徙。淮河人不封闭、不狭隘,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其中的佼佼者自然心胸宽广、气度非凡、学识渊博、功勋卓著。其次是地理位置的影响。淮河介于黄河和长江之间,北方和南方两大文化圈在淮河流域交汇,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均对淮河流域产生辐射效应。安徽北部和中部处于淮河流域的中间地带,居中的地理位置和开放性的地理特点十分明显,文化的多元性和兼容性亦十分明显。再次是平原地貌的影响。安徽淮河流域尤其是淮北地区,除小片或孤立的丘陵外,基本上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出行比较方便,交流比较频繁,同时视野比较开阔,心胸比较豁达,性情比较豪放。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