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童:大剧院建得多,还要用得好

陈童:大剧院建得多,还要用得好

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如果说戏剧是从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生态中提炼出的盛宴佳肴,那么剧院就是这道美味最恰如其分的容器和载体。自十年前国家大剧院落成以来,全国各地便掀起了一波接着一波的剧院建设热潮。目前,我国艺术表演场馆(编辑注:都可以宽泛地当作剧院,下同)数量已经超过2000家,预计五年后将达近3000家,十年后将超过4000家。然而,文化部2015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各级文化部门所属文化场馆年均演出仅43场,每个观众席年利用仅26.5人次,相当于全年338天都在闲置。如何在建设大量剧院的同时,把剧院利用好,既是各级政府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文化艺术管理领域重要的时代课题。

剧院多,演出少,管理跟不上

截至2016年年末,我国共有艺术表演场馆2285个,比2015年增加142个。照此速度,五年后将达2950家,十年后将达4000余家。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剧院的建设和管理还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建设分布不平衡、剧目演出严重不足、剧院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我国剧院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从地域看,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呈现东多西少的布局;从层次看,存在省强县弱的局面,尚有40%左右的县市没有正式的剧院,在边远贫困地区,剧院更是缺乏。

文化部2015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各级文化部门所属文化场馆年均演出仅43场,而一般的剧院通常需要年演出达200场才能较好地进行运营,因此大多数剧院还有近80%的提升空间。另外,前述场馆每个观众席年利用仅26.5人次,相当于全年有338天场馆处于闲置状态。2015年全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210.78万场,但进入剧场的演出仅有9万场;全年9.58亿人次观看演出,但是进入剧场观看演出的仅有4000万人次,可见对剧场的利用还有很大空间。

《2014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全国剧场管理人员拥有艺术专业、舞台技术专业与管理专业教育背景的只占管理人员总数的30%,复合型的剧院管理人才更是严重不足,专业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我国剧院行业发展的一大软肋。

以上问题折射出我国剧院行业发展的三个潜在现象:

一是存在巨大浪费。一方面,大量剧场空置,演出内容供给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大量演出不在剧场,大批观众不进剧场,这种剧场、院团、观众三输局面的形成,除了有些演出不适合在剧场演之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剧院应有的演出、经营和艺术生产功能开发严重不足,再加上场团分割,使本来是相互依存关系的剧场与院团资源无法整合,大量剧场设施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二是存在巨大潜力。目前剧院年均演出仅43场,如果每个剧院的年均演出场次能达到200场,那么全国2000多家剧院,每年可承载40多万场演出,与目前9万场相比,缺口达到30万场。

三是存在一个庞大的供给侧。如果剧院数量达到4000家,每个剧院年均演出场次达到200场,每场观众达到800人,一年全国演出场次将超过60万场,观众将超过6亿人次;如果每个观众年均消费100元,那么演出收入将达到600亿元,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