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历程(2)

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历程(2)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

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国内,“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在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发达国家加紧产业调整,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业;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解体,国际金融流动性增强,大量游资寻找出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抓住这一时机,果断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辟了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领导全国人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先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城镇个体和私营经济,改革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随后将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确保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与此同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等。

在对外关系及祖国统一工作中,我国大胆吸引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开放、开发沿海沿江城市,创办经济特区和“三资”企业,大力发展对外贸易,鼓励青年到国外留学,团结和动员华侨及海外华人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建设;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调整对外政策,不以意识形态为标准处理国与国的关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同时,坚定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边,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适时收回香港和澳门主权,推进祖国和平统一,遏制“台独”势力。

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我国充分利用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在改革开放30多年时间里,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跨越,正向全面小康迈进。同时,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事业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这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更加牢固的物质基础、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积累了更加丰富的成功经验,使中华民族以更快的步伐赶上了时代前进的潮流。

党的十八大后,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和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深水区。面对国内外新形势和改革发展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抓住国际环境总体稳定、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高、改革开放积累丰富经验的历史性机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以改进党的作风和净化社会风气振奋人心,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作出一系列新部署。

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总目标,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把握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在经济建设上,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把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效益和优化产业结构上,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结合起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政治建设上,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在文化建设上,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在社会建设上,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扶助困难群体,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建立更加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努力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在外交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争取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同时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在党的建设上,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革命理想高于天、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标准选拔干部,坚持作风建设从领导干部抓起,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等等。

这些新思想新认识、新部署新举措,既汲取改革开放前历史时期的经验,又总结改革开放后历史时期的经验;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既坚持改革开放,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和新形势赋予其中国特色。它们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又大大推进了一步,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又一新的篇章。

怎样才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从孙中山先生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后,始终没有一个明确表述。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说过:“1911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45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45年,就是2001年,也就是进到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按照毛泽东同志的设想,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即“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30年到50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他说:“现在中国遇到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不要丧失这个机遇。许多人不懂得这是中华民族的机遇,是炎黄子孙几百年难得遇到的机遇”。“我们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

为了贯彻毛泽东同志的设想和邓小平同志的战略,党的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提出20世纪末实现小康、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鉴于我国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又把21世纪头50年分为两个阶段,头20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七大将2020年的奋斗目标具体化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要比2010年翻一番。这就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明确的阶段性目标。

新中国在65年里尽管遇到过挫折和曲折,但总体上抓住了历史机遇,一直在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进,走完了发达国家用一二百年甚至三四百年才走完的路。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当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这个目标,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我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一定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一定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原所长)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