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国话”应该怎么说

山东:“中国话”应该怎么说

摘要:政治学者王绍光最近提出了中国的“代表型民主”,可以说是中国话语构建过程中如何和西方理论形成二阶连续性的一个经典案例。这一个概念在挑战代议制民主理论的同时,却又不挑战民主理论,反而是丰富和发展了经典民主理论。

中国话语构建应是以当代中国伟大实践为“体”,马为中用、古为中用、洋为中用的“一体三用”。

甘阳有“通三统”之说,认为中国当代社会中有三个传统在相互碰撞,一个是改革开放以后“市场”为中心延伸出来的传统,另一个是毛泽东时代形成的追求平等和正义的传统,最后一个就是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或儒家文化。与此三统相应,论者也多以新自由主义、新左派、新儒家等作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分野。

三统如果能通固然很好,但是事实上彼此相隔。何以故?根本不立。光说三统,不明其体,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或者说各有各的源头和流向,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难以交汇。许多人都力图寻找共识,殊不知,当下中国最大的共识就是中国实践和中国道路,大家都在同一艘船上,中国的巨轮既不会沉船,也不会掉头,或者改道,而是按照自身使命所昭示的历史轨迹乘风破浪前行。

目前,在我们在大学里讲授的社会科学,不论是经济学、法学、政治学还是社会学,绝大部分是西方学者构建出来的,几乎看不到中国经验和中国理论。其实,西方的理论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现代西方话语体系构建经历了两三百年时间,各种理论提出都不外乎着眼于解决西方社会的问题,并反映西方社会的独特实践经验。同样,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也只能立足于中国当代伟大实践。中国已经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道路,构建了一套独特的经济政治体系,同时,当代中国文化也具有很多中国元素与中国味道。中国的实践实际上已经驶入了现代社会科学(西方话语)体系的未知水域,反而是社会科学发展大大滞后于实践。

因此,要通三统必须先将理论和现实的“头足倒立”再次倒过来。不论从哪一统出发,都必须先承认当代中国实践这个体,三统存续与开新在于成为附丽于中国实践的用,在于为理解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引导中国未来提供精神资源,而不是试图从三统出发来倒过来推导中国现实,那无疑是本末倒置,缘木求鱼。

面对着一个基于西方社会实践,经过二三百年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和精细的西方话语体系,中国问题的研究者往往面临着两难的抉择:如果套用西方的理论来考察中国的实践,经常是驴唇不对马嘴,而且即便削了中国的足,也未必能够套上西方的鞋。与此同时,西方已经形成一套完备的、严谨科学的理论体系,如果抛开西方理论另起炉灶,显然不但不利于中国社会科学发展,还会造成中国社会科学的倒退。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