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已经走过65个春秋,波澜壮阔,成就斐然。我们由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东亚病夫”,发展到今天经济社会繁荣、综合国力强盛的全球性大国,令国人骄傲,让世人惊叹。取得如此迅猛发展和优异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根本的,是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亿万人民的艰苦努力和不懈探索,寻找到并成功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从历史深处走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必然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什么道路、选择哪一种社会制度和体制模式去发展自己,并不是由哪一些人、哪一个政治团体依其主观意愿决定的,而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基础、阶级阶层构成以及历史文化特征、社会综合背景、内外联系交流等。也就是说,走什么道路,具有客观性、必然性。
我们寻找到并成功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由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突遭变局、内外交困的社会现实引发的,是由几代中国人上下求索、不懈求取救国图存方略和自强途径促进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应时势而作为、合规律而进取、顺民意而奋发,在浴血奋战、艰辛探索、高歌猛进中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伟大实践中完成的。这是一段充盈着血与泪、贯通着生与死、裹挟着悲与喜的难忘岁月,是一个联结着得与失、容纳着顺与逆、涵盖着进与退的不凡历程。这一段难忘岁月与不凡历程,特别是它经过长期积聚、积累、积淀而结出的丰硕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具有历史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由一系列“历史必然”构成,是一系列“历史必然”叠加的必然。当1840年西方列强的炮声彻底击碎了“大清帝国”的安宁和“天朝上国”的美梦后,中国向何处去、中国走什么道路、中国怎样救亡自强,就成为中国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课题和严峻考验。由此肇始,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奔走呼号,中国人开始了“寻路”的艰难历程。第一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开始,中经通过顽强抗争推动社会进步而最后仍以失败告终的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特别是辛亥革命,在诸多道路都走不通的现实背景下,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走俄国人的路”成为必然。第二个阶段,中国共产党走上中国革命的历史舞台,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奋起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不断取得武装斗争胜利,使建立社会主义新政权、亿万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必然。第三个阶段,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总结由于照抄照搬和指导思想失误而经历曲折坎坷的教训中,使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自己的道路”成为必然。第四个阶段,我们党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全面实行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不断探索并丰富发展“自己的道路”的内涵与外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发展与进步,我们成功地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同样是一种必然。
这样几个历史阶段依次衔接,构成一个带有客观指向的基本进程,清晰地昭示出蕴藏于“寻路人”不懈努力背后的“历史必然”,明确地告诉人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多么来之不易。这条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道路,凝结着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的艰辛与悲壮,凝结着中国共产党诞生90多年的顽强与奋斗,凝结着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探求与成就,凝结着改革开放30多年的创造与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本质和内在规律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懈探索、艰难进取的伟大创造。这条道路,是从我们自己的历史和民族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是合乎中国国情和人民意愿要求的唯一正确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