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拦车索座”拷问公交文明(3)

【案例】“拦车索座”拷问公交文明(3)

无人让座就拦车,到底谁不理性?

公交车让座之争时有发生,为此而开骂的、打斗的并不鲜见,获得社会理解与同情的一方无疑就是乘车的老人了。确实,在我们这个文明国度里,年轻人对老人敬重与礼让,事关个人素质,事关社会公德,对此我们不表示异议。

老人上车之后,年轻人要不要让座,只有各种提示,但是并没有上升到违规违法的高度,因此,即便不让座,老人要想维权,恐怕也无法理依据。因此,这场让座之争势必没有“消停”的时候。

保定的两位老人阻拦公交车,使得公交让座之争演变为一场公共事件,无助的老人为摆脱现实困境,不惜采取这种非常规的手段,个人认为,属于维权过度,很不理性,言重一点有扰乱社会秩序之嫌,休怪我对老人大不敬。

年轻学生毕竟属于愣头青,素养不高,但是拒不让座,我们只能从道德层面予以谴责与批评,作为老人也应自重,何必为此争个高低呢?再说了,两位老人并非年事已高,也没有颤颤巍巍地走路,上车之后只需抓好扶手,不见得就出现意外,这可以从老人各种拦车动作窥见一斑。

由此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对老人的评定标准似乎需要修改,否则总有那么一天,老人之间也会引发纠纷。照我看来,保定发生的这一幕本不该发生,既然发生了,年轻学生、拦车老人与公交公司三方都有需要反思的地方,学生如此对待老人,可见公共道德严重缺失,学校这方面的教育出现真空,当下亟待“补课”;老人要想获得让座,可以与年轻人协商与交涉,果真对方拒不让座,你有选择报警的权力,但是决不能随便阻拦公交车,毕竟公交线路特别繁忙,因此而影响他人出行,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属于另类的以暴制暴,也是一种违法行为;至于公交方面,必须以此为教训,合理定制老人专座,设置必要的语音提示系统,要求司机发话不太现实,还是让其一心一意开车为好。

无人让座就拦车,很不理智、很不靠谱,必须得到制止,但愿这是最后一次。

“老人拦车”拷问公交文明何时走出困境

近段时间,公交闹剧频频上演。前有老人将座位让给自个儿孙子,自己转而向大学生索坐,后有老人因抢座发生争执当场猝死,现有老人因几名大学生没为其让座恼羞成怒,拦公交2小时。暂不谈老人行为是否违法,年轻人该不该受到道德谴责。但我们不能忽视,拦公交“这滴水”折射出公交文明已泥足深陷。

随着舆论的发酵,网友们关于“让与不让”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赛”。正方辩友认为,年轻人应该为老人无条件让座,毕竟人人都会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方辩友认为,每个公民都有享受座位的权利,让是礼貌,不让是正常,若老人倚老卖老、为老不尊,让座就是“溺爱”,坚决不能让。确实是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网友们的辩论点也正是公交闹剧的引爆点。公交让座没有入法,“法无禁止即可为”,让与不让都只是停留在道德层面的课题。在公交车上经常听到,“你让座,我让座,困难时候定有座”的宣传语,相关部门还拍制了文明乘车公益广告,将“文明”、“友善”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种种努力还是未能助公交文明走出困境。

俗话说,“理解万岁”。理解、包容是人与人相处的润滑剂。在民族大义面前我们团结一心、砥砺前行;在灾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不抛弃不放弃。缘何在小小的让座面前,就非得剑拔弩张,倒戈相向,将形象碎一地?老人若能多理解年轻人为了生活疲劳奔波,年轻人若能多理解老人体格不再健硕。一句友善的“请坐”,一句衷心的“感谢”其实就能让硝烟殆尽,让温暖传递。

要让公交文明走出困境,不仅需要理解作为“软件”,还需要座位设置作为“硬件”。公交公司能为“老弱病残孕”设置专座,不妨再多设置几个老人专座。人少时,年轻人能坐,老人上车后年轻人主动让座,大家互敬互爱,公交文明定能在爱的呵护下走出困境,谱写和谐之音。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