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制度是根本,建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的机制。政法机关掌握权力大、面临诱惑多、廉政风险高。要确保清正廉洁,不仅靠政治素质、道德素养,还要靠制度机制来约束和保障。各级党委政法委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倡廉,针对容易发生违法违纪和腐败问题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制度规定,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真正把执法司法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制约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最大限度地减少权力出轨、个人寻租的机会。要严格执行公、检、法“三长”异地交流任职制度,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这有利于干部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是对干部真正的关心和爱护。领导干部要善于在监督下工作,学会在法治轨道上用权,始终保持清廉本色。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提高新形势下政法工作能力和水平问题。党委政法委作为党委领导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要适应新形势,提高履职能力,推动政法工作迈上新台阶,关键是要增强工作预见性和执行力。
第一,要着力增强工作预见性。衡量领导政法工作能力和水平高低,既要看事情发生后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更要看事情发生前预见能力和水平。当风起于青萍之末时,就能够见微知著,抓住苗头、洞察本质,辨明事情发展的走向,据此采取相应对策,防患于未然,是更高层次的领导能力和水平。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机遇与挑战前所未有。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把握大局的核心和关键问题就是抓住机遇问题。有的同志说,忽视挑战是最大的风险,丧失机遇是最大的损失。能否敏锐发现机遇、切实用好机遇,推动政法工作迈上新台阶,是对各级党委政法委书记预见能力强不强、领导水平高不高的直接检验。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工程”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既给政法工作提出了新课题,也给提高政法工作能力和水平提供了新机遇。谁率先拥有、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谁就能掌握主动、赢得未来。各级党委政法委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机遇意识,自觉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运用,努力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工程”等思维、技术、方法运用到政法工作中,增强工作预见性,掌握工作主动权。
第二,要着力增强工作执行力。政法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法律性很强。增强工作执行力,既是政法工作性质、特点的必然要求,也是政法机关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职责使命的重要保障。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不仅要有科学的思路,而且要有很强的操作能力,能够把思路变方案、方案变行动,确保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从这一意义上讲,政法领导干部既要管原则,管得住本单位、本系统的大事,又要抓得住关键的具体,决不能大而化之、当甩手掌柜。毛泽东同志说过:“任何一级的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力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来说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学会“弹钢琴”,善于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把各项工作摆布好,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用力,而要分清轻重缓急,善于抓住关键的具体,一抓到底、务求实效。各级党委政法委要大力弘扬实干精神,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我们要形成这样一种风气,即不仅要问做了什么,更要问做成了什么,实际效果怎么样,有没有后遗症。
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不断研究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领导政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本文是孟建柱同志2014年7月15日在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转载自《长安》杂志2014年第10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