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通过制度反腐,以此彻底终结腐败 (2)

只有通过制度反腐,以此彻底终结腐败 (2)

二、治标:群众路线与反四风

治标当然是与时间赛跑,这一轮治标是从群众路线和作风改进开始的。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对中国官僚体系做出了堪称史上最辛辣、最全面的批评——“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

这些批评直指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整风随即开始。

应当说这次整风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远超预期。在各级党委的常委层面,开展民主生活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样做一是提醒领导干部,务必牢记权力基础来源于群众,心里要有群众;二是政党内部要做到互相监督,相互揭短,威慑那些可能有着自己日程表的各级党政大员。人人都要过关,各级干部公开作出的各种承诺有一定约束作用,届时如果整改不力,兑现不了,就有可能被惩处,可谓形势逼人。

一年多来,包括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公报在内,先后已出台15个文件通知,以“严禁”、“严查”的口吻砍除公务员的灰色利益,这些规定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

15道禁令推出的时间,大多集中于2013年7月份之后。据不完全统计,15道禁令所消除的“灰色利益”包括豪华超规格办公楼、党政机关文艺晚会、会所歪风、企业兼职(任职)、一般公务用车、殡葬敛财、摊派党报党刊、会员卡、公款旅游、公款宴请吃喝、公款发放赠送月饼年货烟花爆竹等节礼、公款印刷赠送贺年卡、公务接待使用鱼翅燕窝或香烟高档酒水等。

各级部门还把减少“三公消费”制度化,制定了勤俭节约的具体规定。

2013年10月31日,国务院规定政府各部门不得安排与本部门业务工作无关的出境考察或培训,不得在风景名胜区举办培训;11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12月8日中央又公布了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对于公款吃喝做出了各种限制;年底财政部发布了党政机关临时出国、培训、会议费等方面的具体标准的规定;今年1月7日,财政部规定所有部级以下官员出行不得乘坐商务舱或住套间。

对于社会关注度很高的官员待遇问题,2013年12月11日中央纪委网站称,将开展对领导干部住房、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的专项清理工作,对违规多占超配的,一律清退。一方面规范在职领导8项待遇,抓紧制定出台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住房、配车、秘书配备、警卫、公务接待、福利、休假等工作生活待遇标准……其中重点提到了秘书和警卫(也是关键的身边人)这两个方面,要求不能随便配秘书,尤其是专职秘书;也是不得任意扩大警卫范围,尤其是不能随便交通管制扰民。而在住房方面,则推行官邸制和周转房。为高级干部配置官邸,家人可以在高级干部任职期间一起居住,一旦该官员离开,就应该及时腾退,由继任居住。对于中级干部则配套异地任(挂)职的“周转房”制度。官员异地任职时,在当地安排的住房可以住,但不能买卖,离任了要交出来。另一方面,对于老干部退休后的待遇问题,也有了明确规定。预计“退休但不降待遇”的老问题终于将成为过去式。

这些都是治标的规定动作,有人会怀疑是不是形式主义,我们则认为形式也很重要,照着做久了,常态化了,形式也就变成了实质。确实经过了不到两年时间,相信各级官员和普罗民众都能同时感受到党风、政风的众多改进,不良的官场文化在逐渐消退。相信再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坚持,将来会出现官本位变成民本位的变化,公务员将不再是特权阶层,为官不易可能将成为新常态。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