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学发展就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推动科学发展就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根本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建立市场主体自律、政府监管有效的诚信体系,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与此同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第一,明确政府的两条绿线和三条红线。两条绿线就是要政府做好的事情:(1)职能绿线: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2)政绩绿线: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三条红线:(1)生态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2)安全生产红线,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是不能踩的“红线”。(3)耕地红线。2013年12月12日—13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第二,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第一个定位:优秀的产业领航员。政府要做三个工作:要辨别与挑选国家决心发展的产业;辨别与挑选最有潜力的企业来承担这些产业的发展;辨别与挑选最有效的方法来发展这些产业。第二个定位:国家规划设计师。规划好国家发展的长远、中期以及眼前的目标以及实施路径。第三个定位:制度供给者。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经济发展中会不断提出一系列新的制度要求与规则要求,政府能够较好地满足这种制度要求。
推动科学发展就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从全球范围看,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同时,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要坚决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有力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完善科技评价体系。要优先支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科技领域,重点突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强新兴前沿交叉领域部署。要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尊重科技人才创新自主权,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要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加大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力度,加强技术引进和合作。注重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到海外建立研发机构。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