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和研究“黄金律”

重新审视和研究“黄金律”

现在开展不同文明对话时难免遇到文化优越感所形成的“荆棘和地雷”。但“前面有危险”并不等于“此路不通”

文化“多元化”早已是不争的认识,但是在这一标题下却包含着不同的内涵。我们似乎无须再就文化是否是多元的进行论证了,但却应该清晰地分辨多元文化之间的种种关系。事实上,无论是广大民众的心理,还是一些国家当政者所实施的政策和策略,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感觉到一种盲目的文化优越感和“文化帝国主义”的残留物。而如果不同文化不能真正地、完全地平等地对话,就不会有真正的心灵的沟通,当然也就不能达致彼此间的真正的和平。换句话说,在千百年来彼此隔绝、各自养成了牢不可破的风俗礼仪、宗教信仰后的今天,人们即使在理性上认识了文化应该是平等的,但在心灵深处总会有唯我独优的影子,特别是在当前个人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泛滥的时代。因此,现在我们开展不同文明对话时难免遇到“荆棘和地雷”。但是,诚如保罗·尼特所说,“前面有危险”并不等于“此路不通”,“危险是实际存在的,但它们是可以避免的,有时需要小心地标示出来,有时需要绕道而行。”我猜想尼特的意思是,不同文化都应该培育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真正平等的意识,其中对所有宗教一视同仁是极为重要的。

只有重塑伦理道德,重新强调人的价值,人类的未来才有希望

当今世界引发人们忧虑的种种问题,归根结蒂是在久经风雨之后仍然鲜活地存在于社会中、已经证明是正确的各个悠久传统文化的做人标准,也就是民族的、宗教的伦理准则,遭到了严重摧残。寻其根源,只是人心的问题:资本对利润的无限追求,促使它用刺激人的感官和欲望的办法不断推销花样翻新的“新产品”,吊高人们对金钱的渴望,再加上对现代社会开始时形成的基本理念的扭曲和抽象化,于是形成了中国古老典籍《尚书·大禹谟》上面说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局面。在这样一个滚滚红尘的世界,只有重塑伦理道德,重新强调人的价值,人类的未来才有希望。

众所周知,自20世纪80年代起,欧洲一批具有很高声望的公共知识分子,开始大声疾呼建立人类共同伦理。世界上的事情瞬息万变,我们的研究需要紧跟上这个生生不息的世界。同时,在这个宏大视野、宏大议题下,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思考研究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所谓实践,就是促使各国政府、政党和社会团体自觉地、实实在在地承担起“世界责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