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和研究“黄金律” (2)

重新审视和研究“黄金律” (2)

对构建人类共同伦理的几点建议

不同文化就着人类共同伦理进行研究讨论,会受到诸多挑战。的确,挑战和机遇从来是孪生姐妹,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对应于构建人类共同伦理的困难,我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或者可以视之为“对策”吧。

●在研究讨论人类共同伦理时,暂且搁置关于信仰的争执,就着不同宗教和信仰所推崇的那些“善”的伦理和习俗进行对话。

例如中国的儒家是不是宗教,佛教的“空”和涅槃是不是绝对存在,笛卡尔的二元论是耶、非耶,这类问题可以放到另一类的场合去讨论。之所以如此处理,是因为这类问题太多,太复杂,已经辩论了几百年尚无比较一致的认识,暂时付诸他所,并不妨碍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剖析和争辩。同时生活在贫困和苦难中的人们,以及同样遭受了苦难的地球正在嗷嗷地等待着和谐、和睦与和平。

主要着眼于不同文化的伦理,从中寻找到人类共同的东西。不论是对一神教、“自然神教”,还是巫觋信仰,我们不再主要依靠他人转述的第二手资料,也不再以自己的信仰为标准,而是要深入到对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现实中去,以“无知”者、学习者和欣赏者的身份,把“他”视为“我”,在对方的语境中去领会另一信仰的概念、心理和习俗,去发现彼此的同与异。

参与者应当一起研究如何应对全世界所正在经受的共同威胁。今年七月我参加了韩国政府举办的一个儒学论坛,我的讲演题目是“中韩同命,携手并进,奉献世界”。事实上现在已经是“全球同命”了。我希望“世界汉学大会”呼吁全世界各个民族、各个伟大的宗教,明确地宣称在个人中心、金钱至上、技术崇拜、虐待环境这类“恶”的标准所鼓动起的大潮中,谁也不能幸免;唯有形成人类共同伦理,约束自己,监督政府,制衡社会,才是唯一的出路。

●理想中的关于人类共同伦理的对话,应该不断向着“深”和“广”两方面开拓。

所谓深,即虽然搁置关于信仰和宗教教义的争执,但并不等于一味回避,而是引进不同信仰的“教义”,寻其根源,证其必然。例如关于善与恶的界定、分辨。所谓广,即不仅关注群体与群体的关系,而且要观照个体与个体的关系,因为后者才是与亿万人们息息相关并受到广泛关注的。只有不断向着深而广前进,未来的路才可能是无限的。

●要让人类共同伦理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向往和责任。

关键是这一观念需要通过教育、宗教和社区三个系统的积极参与,传下去、扩开来。我们清醒地知道,学者的声音一般只能达到学术圈子的边界;而教育、社区和宗教则可以把我们的成果送到每个人面前。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种观念要成为千千万万人的内在,决定性的动力在于自己对崇高的追求,而这正是困难之处:需要时间、环境、礼仪和学习。所以,当我们看到孔汉思在《世界伦理手册》中单辟“如何实践世界伦理”一章,也就不感到奇怪了。

自古及今,所有民族的伦理,基本上是围绕着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两大组成部分而形成、展开、延续的:一是人,二是天,或曰自然。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就以空前的效率破坏着我们的小小地球和无限星空;后工业化时代因为技术以传统思维难以想象的速度更新、创造,在引来人们高歌欢呼的同时,对环境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疯狂地毁坏。这种毁坏原本基本上出现在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后殖民时代到来,新兴国家出现,殖民形式变得“温柔美丽”,于是像亚洲、非洲的很多地方竞相克隆18、19世纪的欧洲,灾难实现了“全球化”。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