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话语陷阱与西方网络自由

西方话语陷阱与西方网络自由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人们构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自我表达的自由空间。然而,在享有越来越多网络自由的同时,也有人对网络管理提出质疑,认为自媒体上的言论不应受到管制,并称西方国家的网民在Facebook、Twitter等自媒体上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样的“绝对自由”真令人向往。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西方国家从未放松对本国自媒体的管制,所谓的“网络自由”只是对外输出的政治图谋

2010年1月14日,一些中国网民自发前往谷歌在北京的办公大楼,献上了白色的鲜花。这家著名的美国网络企业自称无法忍受中国政府的审查以及黑客的攻击,正在考虑退出中国。“谷歌是一家永不作恶的公司。”“对于我们来说,总是在讨论如何能够争取更多在网络上的公开和自由。”谷歌创始人之一的谢尔盖•布林的这番宣言,大义凛然,让不少网民感动万分。其实网民们并不知道,当时谷歌已经参与“棱镜”近一年之久,帮助美国政府监控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的网民。这一情况直到很多年之后,因为斯诺登的爆料才为世人皆知。

长期以来,在西方话语霸权下,西方国家在互联网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有意引导人们忽略自媒体的公共属性,极力把中国在互联网发展和管理方面的政策妖魔化。事实上,只要我们认真地审视和梳理一下西方国家的互联网政策,就可以发现,西方国家自身对包括自媒体在内的网络平台进行管制是一种普遍的做法,而且,西方各国对自媒体实行的管制远比中国严格、严密、严厉的多。

迄今为止,美国已通过包括《联邦禁止利用电脑犯罪法》、《电脑犯罪法》、《通讯正当行为法》等在内的130多项法律法规,用以规制网络传播内容。德国不仅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规范互联网传播的法律《多媒体法》,而且于2007年通过新反恐法案以加强网络监管,允许警察使用“木马”病毒来监控嫌疑人。2014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了旨在加强网络监控的《紧急通讯与互联网数据保留法案》,该法案规定网络服务提供商有保存客户通讯数据的义务,并允许警察及安全部门通过网络搜集公民信息。

“911”事件后,美国通过的《爱国者法》和《国土安全法》,授权政府或执法机构监控和屏蔽任何“危及国家安全”的互联网内容,要求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在调查机关要求下,有义务向美国政府提供用户的有关信息和背景,当局无需事先征得法院同意,即可监视电子邮件和互联网上的其他相关信息。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国土安全部分布在各地的指挥中心开始执行“社交网络/媒体能力”项目,对网上论坛、博客、留言板等进行常规监控,Facebook、My space等知名社交平台以及众多热门博客平台均在监控名单之列。

西方互联网行业自律最著名的范例莫过于英国的“网络观察基金会”。为了鼓励从业者自律,该组织与由50余家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组成的联盟组织、伦敦网协、英国城市警察署和内政部等共同签署了《“安全网络:分级、检举、责任”协议》,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网络从业人员行为守则,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有责任确保内容的合法性”等条例。澳大利亚网络服务提供商与政府传播和媒体管理局签署谣言管制协议,保证不传播谣言和垃圾邮件。Facebook一直积极强制执行实名制政策。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认为拥有多个身份是“缺乏诚信”的表现。谷歌于2011年推出Google+,要求用户使用真实姓名。

通过法律约束、政府管控和行业自律,西方国家逐步引导公民理性对待网络自由,为自己在网上发表的言论负责。在西方,在自媒体上发表不负责言论的代价非常之高。哪怕是在“自己的地盘”说错了话,也有可能倾家荡产、丢官削职、甚至是锒铛入狱。2011年12月,美国俄勒冈州一位名叫克丽丝特尔·考克斯的女子因在其博客上声称一投资公司在处理破产案时存在税务欺诈等不当行为,被法院以诽谤罪判处250万美元的罚款。2012年4月,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士加里•斯坦因在Facebook上发表针对总统奥巴马的“轻蔑”言论而被开除出军队。2010年12月,宾夕法尼亚州男子伊隆尼斯因在Facebook发表威胁要杀害妻子的言论被当地法院判处44个月有期徒刑。

可见,西方国家非但没有对自媒体放任不管,而且比中国的管制要完备和严格得多。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