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精神的弘扬与自觉践行
弘扬“五老”精神,贵在内化于心,知行结合。内化于心,就要始终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忠诚党的事业,把关爱后代作为实现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崇高夙愿的最佳选择;就要牢固树立“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的理念,始终把关爱后代看作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工程,看作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看作是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就要永远坚守“人生在世,奉献二字”的价值观。
弘扬“五老”精神,贵在践行,“老有所为”。“五老”精神来源于实践,必须同实践紧密结合。弘扬“五老”精神不在于口号喊得怎么响,而是贵在践行,“老有所为”。既要内化于心,又要外化于行。关工委要强化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最终要落实到“老有所为”即“主动作为”上来。主动作为还是被动应付,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想境界和工作状态。长期以来,各级关工委强调干实事、办好事,务求实效,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党委提倡、群众欢迎、学校高兴、孩子盼望、“五老”自愿的实事、好事,因而得民心、顺民意,推广起来得心应手。
弘扬“五老”精神,贵在坚持,常抓不懈。“五老”精神能否长期坚持下去,是摆在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面前的严峻考验。要弘扬“五老”精神,并且使之成为推动工作的巨大力量,就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就要在实践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五老”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她的实践特征,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一个人、一个单位,“五老”精神是否得到弘扬和践行,不能仅看一时一事,而要看其一贯的工作实绩。因此,必须把弘扬和践行“五老”精神的着力点放到持之以恒推动关工委工作的创新发展上,并要建立长效机制。只有将“五老”精神坚持下去,常抓不懈,关工委工作才能在新形势下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