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个亮点。报告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可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保证。
一、建设美丽中国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达到全体人民体面劳动、起居安适、尊严生活
十八大报告提出,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其实就是美丽中国的具体形象描述。通俗说,就是要有充足的物质基础,有美好的生活环境,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以此去引导、塑造和深化精神层面和心理层面的幸福感。
建设美丽中国,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在思想意识上,我们要明白,建设生态文明,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是价值取向,发达的生态经济是物质基础,完善的生态制度是重要保障,可靠的生态安全是必保底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根本目的。
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和谐是最为关键的内容。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文明形态,原始文明的特点是淳朴但具有盲目性,对自然构不成伤害。农业文明勤勉但具有依赖性,靠天吃饭,随遇而安。农业文明有时也会对自然造成一些伤害,但由于程度较轻,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修复。工业文明的特点是进取但具有掠夺性。正是由于工业文明对自然带来了伤害、损害、破坏,许多方面已经难以修复,因而必须倡导生态文明。
人类新的历史阶段对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既能支撑人类不断增加需求的发展,也能同时支撑自然环境健康的发展。工业文明200多年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面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我们必须主动选择更智慧、更科学的发展道路,这样的文明方式既要吸取以前文明形态的优点,同时又具有普惠规则,为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这就是能充分体现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取各阶段文明之长的高等文明形式,同时避免了各阶段文明的欠缺。尤其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既反对靠天吃饭的无为,也摒弃人定胜天的错误思想,更加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
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保证,其中考核制度最应该给予重视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我们的行动纲领,它对生态文明建设、对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理念、本质特征、国策方针、途径方法都有了总体的要求,可以说是个完备的顶层设计。比如,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等。有了这样的方针政策和行动纲领纲领,在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就有了贯彻和努力的方向。
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美丽中国,要靠制度先行。在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了五层要求。一是要加强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建设,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二是要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三是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四是要建立资源环境领域的市场化机制。五是要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这些制度中,考核制度最引人瞩目,也最应该予以重视。考核制度是转变观念重要的指挥棒。指挥棒对了,我们基本国策的执行、生产布局的优化、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全社会的整体推进都有了动力。各级政府都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对建设美丽中国做出的顶层设计要求,有针对性地努力建立和完善考核制度,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指导思想,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形成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
三、建设美丽中国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从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靠科学发展和坚忍不拔精神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愿景,但建设美丽中国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个愿景实现起来需要很长时间,也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党顺应改善民生创造幸福的时代要求提出来的重大战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逐渐从“求温饱”转向“盼环保”、从“谋生计”变为“要生态”。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党积极回应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环境诉求提出的战略选择,是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从人民的需求来看,我们迫切需要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安全的食品、舒适的人居环境等公共生态产品和有效生态服务,同时,也迫切需要解决很多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引起的环境安全问题。这是百姓的期望,也是政府最先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党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五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内涵更加丰富,范围更加扩大。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抓住这些紧迫任务和关键环节,持续加以推进和完善,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文明的全面进步、社会的全面和谐。我们的生产方式脱胎于传统工业化的路子,以往很多主要是靠拼资源、拼环境容量消耗得来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从这样的传统发展模式中解脱出来,减少资源能源消耗,以最集约的方式达到最大的发展成效。我们迫切需要以此为主导思想的制度设计和产业设计,但这必须经历一个过程,需要付出时间成本。
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党着眼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迫切需要提出来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为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再一次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列为前进道路上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抓住这些核心问题和主要矛盾,下大力气加以解决,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发展中的阻碍,保障发展的持久、稳定、协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现在面临两个世界性难题需要破解,第一是经济增长停滞的魔咒。中国已经实现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这在全球是绝无仅有的。从世界上看,包括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都没有逃脱这一魔咒。第二是中等收入陷阱。跨入中等收入阶段,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管理成本增加,让许多国家陷入僵局。要破解这两个难题,我们需要新的发展动力。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正是我们破解上述难题的新动力,反映了我们党的高瞻远瞩。这样的动力,要靠制度设计、科技进步和社会整体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
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说的那样,我们需要从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每个领域都实现突破,才能取得总体上的成功。这虽然是一个缓慢的长期过程,但是水滴石穿,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们靠科学发展和坚忍不拔精神,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就一定能够实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