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哪些思想动向值得关注(2)

反腐败,哪些思想动向值得关注(2)

反腐败对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意义?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以来我们党从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也将“平等、公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要求予以强调。换言之,“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内容。它要求,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人们视社会的公平、人间的正义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模式和习惯。而当今中国有违构建“公平、正义”社会秩序的表现主要集中在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就业和用人不公、教育机会不公、社会保障不公、立法不公、司法不公、公民权利保障不力等几个方面。

 其中,因官员贪腐行为造成的社会不公突出表现在: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方面,在住房成为保值增值商品的情况下,时有“房爷”、“房叔”、“房姐”、“房婶”式官员坐拥数十套、数百套住房。就业和用人不公方面,若干单位和部门存在用人唯钱、用人为圈、用人唯亲现象,“潜规则”、暗箱操作、“萝卜招聘”、“官二代”等破坏了社会阶层正常流动的秩序,固化了社会等级。在司法不公方面,权钱交易、以钱抵刑、徇私徇情枉法、违法办理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均与司法人员贪腐有关。在公民权利保障方面,一些地方官员以国家和政府的名义,低价征用农民土地,再以高价转让给开发商,或者虽按市场价格将农民土地转让,但囤积土地,待时而沽,从中谋取高额差价,部分落入私人腰包。

这些贪腐行为引发的后果就是使社会失去公平、正义,使党和政府丧失公信力。大量的上访案例、群体事件多是由此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多是由此滋生。所以,腐败现象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反腐倡廉的机制不能有效地健全,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终难构建。

反腐败与“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之间有什么关系?

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在法庭受审做最后陈述时声泪俱下,独自说了十多分钟,“感谢党这么多年的栽培,感谢办案系统的教育,自己犯了这样的错,确实是因为放松了自己的学习和思想警惕。本身应该利用自己的能力为中国梦、为铁道贡献自己的能力。现在感觉对不起家人”。不少腐败分子落网之后,反思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源时常常像刘志军这般表白。在我们党的话语系统中,党的教育、组织的栽培、群众的信任、家庭的帮扶、个人的努力,是一个人成长为党的干部的重要因素,这也是绝大多数干部的共识。其中党的教育重在理想信仰信念,重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在事业观、权力观。一些干部平时不重视理论学习,甚至认为理论学习太空洞,解决不了现实问题,进而放松了人身修养、人格塑造,很快就在心理上解除了党性要求防线,官德自律底线,经不起外部世界的物质诱惑,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出现意志消沉、信念动摇、情趣低俗、玩物丧志等现象。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精神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所以,我们认为,新形势下的反腐败斗争会让我们党的干部重新认识理想信念的力量,增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自觉。同时,只有坚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我们的干部才能从心理上“不愿腐”,才能达到反腐败“治本”的目的。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反腐倡廉建设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解决的突出“四风”,即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其中,“形式主义”是腐败产生的思想根源,“官僚主义”是腐败滋生的组织因素, “享乐主义”是腐败出现的社会诱因,而“奢靡之风”则是腐败的直接表现,又是走向腐败深渊的入口,所谓“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所以,一方面,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解决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在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创造出高压反腐的社会氛围,扩大了高压反腐斗争每一项重大举措的社会影响力和震慑力。另一方面,反腐败斗争也保证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等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因为有高压反腐败斗争中的诸多反面典型,尤其是一些领导班子内部出现的反面典型做对照,而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不少干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表示自己确实是出了汗,红了脸,有的还流了泪。应该说,这与高压反腐败斗争的警示效应是分不开的。总之,从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式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在“教育”,高压反腐之势重在“惩戒”,两者相辅相成,使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党的十八大之后掀起的高压反腐败风暴使全国人民的精神为之一振,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更加充满信心。但是,也有人对党内反腐败斗争的前途表示悲观,从党内过往,甚至中国古代如明初反腐败历史出发,认为这不过是一阵风,过去之后还会依然如故,靠抓几个腐败分子,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还是“治标”不“治本”。还有些党员干部在“八项规定”颁行之初,以为只是一阵风,很快就会过去。但随着风声越来越紧,且风力没有减小的迹象,而且一些顶风作案者均受到了党纪的严厉处分,就开始放出公务员队伍出现“辞职潮”的风声,以此表示消极的反对态度。更有少数问题官员,心存侥幸,盼望这次反腐败风暴早点结束,自己能够蒙混过关,凡此等等。在我们看来,这些想法、看法、做法,都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反腐败斗争决心、信心,以及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缺乏了解所致。

党的十八大对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目前掀起的反腐败风暴确实是“治标”之举,目的是为“治本”赢得时间,创造氛围,原因是腐败积弊太重,非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不可。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任务,但必须从“治标”抓起。“治标”除了保持反腐败斗争的高压之势外,从具体的事情做起、抓起也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比如“四风”是长期形成的痼疾顽症,纠正“四风”就不可能一蹴而就;再如“八项规定”都很具体,但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再如中秋送“月饼”风,元旦送“贺卡风”,这些细节性问题,如不狠刹就体现不出“治标”的全面性。

“治本”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诸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等等。二是加强思想教育,大多数贪腐官员之所以走向违纪违法、腐化堕落的深渊,除了监管制度不严外,很重要的是世界观、人生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丧失了拒腐防变的能力。因此,加强干部的党性修养、锤炼,使他们养成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习惯,在当下十分必要。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治标”解决的是干部“不敢腐”的问题;“治本”中的制度建设要解决的是干部“不能腐”的问题;“治本”中的思想教育要解决的是干部“不愿腐”的问题。三者在实行过程中并列而行,“标本兼治”;在难易程度上,由轻而重;在效果体现上,循序渐进。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