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就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朴实语言从理论内涵、历史渊源、现实意义及具体举措这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梦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和本质属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群众观。
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是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宏伟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可望而又可及的共同理想。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本质属性是人民梦。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涵来说,中国梦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群众观之上的共同理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群众观。
从哲学层面来看,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它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历史唯物主义承认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力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只有把人民放在核心位置,才能推动历史前进。人民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集合体中,人民的范畴也不一样。在我国当前的历史背景下,凡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谋幸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如此得人心,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站在了人民的立场上,为中国人民指出了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大家觉得有目标、有奔头。
就具体现实而言,中国梦是以人民为基本点和出发点的,无论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都反映了党的群众观,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们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本源在人民,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不断为人民造福的梦,是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追求的目标。只有人民富裕,国家才能富强;只有国家富强,人民才能幸福;只有人民幸福,民族才能振兴。现在我们国家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还很不平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劳资差别等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消除,达到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总的来说,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并且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各方面发展空间都很大,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中国梦的提出,一下子把人心凝聚起来了,把中国人的信心增强起来了。梦想本来是虚的,为什么人民会觉得中国梦这么实在呢?这是因为中国梦的立场站对了,反映了人民的心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指明了人民奋斗的目标。中国梦从人民利益出发,把人民作为民族进步的核心力量。人民需要中国梦,历史需要中国梦,现实需要中国梦,所以中国梦得到人民拥护、现实认同和历史认可是不足为奇的。中国人因有中国梦而感到自豪,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由中国梦看到了中国发展的新气象,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现实选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