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梦(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梦(3)

三、中国梦的现实意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应用。

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说明我们的根基在人民,发展在人民,伟大的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梦。这一重要思想,鲜明地表明了中国梦蕴涵的人民主体本质属性,深刻揭示了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归宿,是中国梦的深厚底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应用。

第一、中国梦凝聚着中国人民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当今中国,正值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期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期待共同富裕、期待人民幸福、期待共产主义,非常需要有一个共同目标,中国梦就是最好的共同目标。

第二、实现中国梦人是关键要素。 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无疑是关键要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也指明了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第三、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息息相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勾勒出的美好图景,最终统一于人民梦的历史画卷。“没有国就没有家”,近代中国的百年奋斗历史,不断证明着一个朴素道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唯有将个人之梦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梦想才有成真的可能。

第四、中国梦为个人梦提供广阔空间。在中国梦的壮阔历程中,无论是实现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还是追求普通个体的幸福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最催人奋进的主流目标。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从实现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到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到构建覆盖13亿人的保障体系……国泰则民安,民富则国强,伟大的中国梦,使个人梦想有了广阔空间。

第五、个体梦的实现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中国梦,最终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梦想汇聚而成。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所有父母都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机会的渴望,正是中国梦最富生命力的构成,虽很普通但却值得珍重、值得鼓励、值得保护的美好梦想。如果说,“没有国家梦就没有个体梦”阐明的是命运共同体逻辑;“实现个体梦才能实现国家梦”,则揭示了发展进步的动力机制。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个体梦想的实现,正是国家梦想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

第六、中国梦的根基在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梦想便有了牢固的根基。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淮海战役战场上一望无际的手推车,见证了人民战争的伟力;安徽凤阳小岗村18个鲜红的手印,标注着人民改革的精神。人民群众的创造实践,是创造历史不竭的源动力。正是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支持,尊重了人民的首创精神,激发出人民的无穷力量,我们才在披荆斩棘的奋斗中,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释放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开辟出一条生机勃勃的复兴之路。

第七、中国梦的实现有赖于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梦能否实现,人民梦能否圆满,关键在党,在党能不能肩负起历史重任、经受住时代考验。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人民梦必定梦想成真。

第八、中国梦的实现有利于惠及世界。中国的富裕是建立在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道路的原则上的。中国的稳定有利于促进世界的稳定,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发展,中国的繁荣有利于世界的繁荣。如果中国贫穷,势必成为世界的负担。中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道路,可以为世界各国提供一种借鉴。因此,中国梦既有中国意义,又有世界意义。

历史证明,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而每一个人的奋斗努力,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最大程度吸纳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发展,最大程度促进全面小康的共建共享,最大程度动员全体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就能激发每个中国人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就能在逐梦之路上始终有众志成城的民意支撑,始终有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