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专家:“落地”关键在简政放权
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中央国家机关户外运动健身协会副秘书长徐家力看来,意见的出台意义很大。这意味着中国将从“金牌体育”向“全民体育”转变,也就是说,人民的整体素质、幸福感将会大大提升,同时也显示出国务院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和体育改革的坚定决心。
全民健身需转变观念
徐家力告诉记者,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以竞技体育为主,所有有关体育的配套措施都是为了满足竞技体育而建,全民健身并没有纳入其中,这也是全民健身面临诸多困境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经历了以奥运战略为核心的高速发展期,在竞技体育、精英体育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体育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很多其他行业和领域的改革进程。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群众对参与全民健身、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有了更高要求。
这次国务院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标志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推动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新的切入口,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从“金牌体育”向“全民体育”的转变已是大势所趋。这也是对于中国体育深化改革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推动。
徐家力告诉记者,其实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国家体育系统就已经开始了对全民健身的讨论。但是,长期以来囿于种种原因,全民健身的推行受到限制。
徐家力认为,全民健身不仅需要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还需要转变观念,将全民健身纳入到政府工作的考核目标,作为一项考评内容。
赛事减少审批让全民参与
将在11月举办的广州马拉松赛报名工作启动不到3天的时间内,报名申请人数就突破了3.5万。
今年在国内其他地区举行的马拉松比赛,也是场场爆满。由此不难看出,全民参与健身的热情高涨。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官网的数据显示,2014年举办的注册马拉松赛事为50场。同样的比赛在美国每年有700多场,日本也有200多场。
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中国田协主席段世杰认为,对身体和意志品质大有裨益的中国马拉松赛不是多了,而是还远远不够。
有媒体做过一个简单的梳理,如果想办一场全国、国际性质的比赛,必须要经过国家体育总局的审批,而要想通过国家体育总局的审批,就要经过区县一级的体育局、市级体育局、省级体育局的层层审批。审批完成之后,还要和相关的各个部门打交道,这些部门包括公安、市容、市政、卫生、交通、电力等。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刘岩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体育赛事的层层行政审批实际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十几年前,在全国性国际性赛事的审批上,国家体育总局只接受“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申报,普通的个人和企业是不能举办体育赛事的,由此产生所谓的赛事审批。
刘岩坦陈,随着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企业、个人举办体育赛事的热情高涨,层层的审批制度,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这次出台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简政放权、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推进职业体育改革等。
在具体举措方面,出现了“在所得税、营业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及水电气热价格等方面给予相应优惠”的规定。
最新的消息是,现在的商业性和群体性体育赛事的审批,体育总局已经决定取消,目前正在制定文件,不久就会公布。
徐家力认为,所谓的简政放权,就是要体育部门放权,把权力交给市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