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国考“冷热不均”现象带来的思考(3)

【案例】国考“冷热不均”现象带来的思考(3)

国考“冷热不均”不必过度解读

从以往经验来看,处于无人问津状态的职位,多因职位对报考者的要求苛刻或工作条件艰苦而受冷落,排除一些特殊工作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比较严格,仍有大量工作岗位因地处偏远地区或工作条件不尽如人意而没能得到报考人员的青睐。

尽管近年来因种种政策变更导致公务员福利较以往有所下降,但希望通过国考谋求更好发展的考生仍大有人在。报考扎堆,“冷”“热”不均可以反映出一定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倾向,但绝不能因此就断定这就是病态的。一线城市成就业首选,是每个国家都存在的现象。一线城市国考岗位大热,想来也很正常。大城市有更多的职位,更好的机会,也有可能获得更快的发展,无论是报考公务员岗位,还是参加企业招聘,这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不能因此就断定这属于“择业误区”。

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了一线城市或者热门岗位,与之相对应的是更大强度的竞争,和更快节奏的生活。在别人“扎堆”抢热门的时候,“冷门”职位其实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在国家大力扶持偏远地区发展的当下,也许大家眼中的“偏远山区”和“基层岗位”有着更加适合自己的机会,可以“大展拳脚”呢?

每个人都有选择职业的权利,国考中“扎堆”选择热门岗位也无可厚非,因此也没有必要因此就呼吁转变年轻一代的择业观。而作为“国考冷门”的偏远地区和一些基层单位,想要吸引更多人才,其实可以从自我宣传开始,让考生充分了解处于不同地域的不同性质的工作,帮助他们了解各个岗位的就业前景,这不仅可以惠及成千上万的考生,也有益于各职能部门招徕相应人才。

【启示与思考】

近年来,国考已然成为高考外最受关注的考试。根据已公布数据来看部分职位无人通过资格审查,或无人问津,甚至出现“零报考职位”现象,显然与“千里挑一”的热门职位相比,是十分尴尬的。这到底说明了什么呢?

其实,“无人问津”与“千里挑一”的现象就是国考中最为普遍的“冷热病”。往往表现在,一边是对一些听起来“高大上”或者是在普通人眼中福利待遇比较好的,如银监会、发改委、海关等职位“井喷式”的狂热,另一边则是一些“清水衙门”或者艰苦边远、工作辛苦职位的零报考,如铁路、公安系统等。这里固然有“基层工作经验”、“工作年限”及特殊专业等因素的限制,但却并不能掩盖“天下熙熙,皆为利驱;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国考酷热本质。

在国考中要避免“零报考职位”的尴尬,首先就应该从思想观念入手,防止 “冷热不均”、“冰火两重天”。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报考者树立艰苦朴素、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价值取向,鼓励他们到艰苦边远地区服务百姓、历练本领、建功立业,而不是追求安逸、贪图享乐的官本位思想。对基层,尤其是艰苦边远地区要更有理性的认识,让他们看到这些地方利于人的成长、成材。同时,另一方面,家庭和家人对报考者意愿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希望其在条件相对较好职位工作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是变相对子女的保护和依赖,因此对于报考者的选择家庭应尽量少干预,多支持。

其次,国考其实就是公务员考试,更多强调报考者的“公心”。无论是哪种职位,哪个地区,都要有一颗服务的心,尤其是对当下出现的“冷门职位”,更需要报考者的公心和热心,才能逐步均衡每个职位的竞争趋势,才更加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