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开展创新合作
从英国和德国两个国家的发展可以看出,创新合作是最佳驱动力,尤其是联合企业、科研机构和学校等各界力量的合作模式,更容易形成一种全社会范围的创新风潮。
比如,仅在过去一年中,英国政府就资助了十余个创新中心等机构的建设,涉及领域包括生物技术、智能系统和材料化学等。
英国还强调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目前该国很多科研机构都设立了信息化向工业领域渗透的研究课题,比如考文垂大学借助信息技术,针对数字化产品设计实现直接快速成型,从而减少实体模具制造成本和制造时间。
此外,美国国家科学院“技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项目主任查尔斯·韦斯纳也曾撰文向美国推介德国的研究所与企业合作创新模式。
数据显示,2013年,德国平均每小时劳动力成本31.7欧元,比欧盟平均水平高34%。韦斯纳说,在劳动力成本高的背景下,德国制造业仍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小型企业能从弗劳恩霍夫协会这样的研究机构得到有针对性的研发支持。
可以看到,通过全社会的创新合作,英国和德国的制造企业把资源集中在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上,避开与低劳动成本地区的价格竞争,从而赢得市场,保住本国的就业岗位,维持经济活力。(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