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四中全会“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解读(2)

十八届四中全会“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解读(2)

2.谢晓娟: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决定》指出,党员干部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党员干部素质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辽宁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邓泉国认为,党员干部要树立尊崇法治的信仰。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 ”信仰法律会树立法治权威,有了法治权威,法律才会被信仰。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多点儿法治观念,少点儿特权意识,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自觉尊崇,让法律成为自己的信仰。不仅仅自己要树立起对法律的信仰,还要对法律进行宣传教育,带动全民守法、信仰法律。

佟玉华认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职能力,应熟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妥善协调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是在应对人民群众各种诉求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时,要注重运用法治手段,确保解决办法和处理结果经得起实践检验,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邓泉国说,思维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从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逐步提高对法治的认识,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认知,善于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党员干部应不断学习法律知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员干部培训必修课,把法治教育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切实提高广大干部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判断、出措施,破解改革中的各种难题。 “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解决问题时有法律的严格遵照法律规定,没有法律的,应从立法的宗旨、原则出发去做事。同时善于总结经验,从个案中探索出实用管用的、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手段和方式。 ”邓泉国说。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邓泉国说,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依法治国,不仅要讲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还要有守护法治的定力。如果没有坚守法治的定力,没有秉公执法的职业道德,是抵不住诱惑、抗不住干扰的。这就要求公务员要带头严格执法,站稳脚跟,挺直脊梁,秉公执法,依法办事,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

“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要求领导干部要强化制度观念,规范权力运行,以带头遵守和执行制度的模范行动,领导和带动全体党员遵规守纪、依章办事。 ”大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马辉说。

(作者系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