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乐会”募捐网站收置顶费有违慈善初衷
网络已经成为新的慈善平台,网上募捐渐成公益文化。众所周知国内的募捐事业发展尚不成熟,善款的管理也颇多漏洞。据调查,2013年全国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款物捐赠总额约989.42亿元,占同年GDP的0.17%,同比增长21.06%。这说明中国人对慈善事业还是相当热衷的。但类似施乐会收置顶费这种负面新闻无疑会挫伤热心公益事业人士的捐助积极性,更挫伤了全民捐款的信心。更重要的是阻碍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要谨防募捐组织诈骗募捐、非法盈利。如何规范募捐网站管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加强政府监管,规范网络募捐。完善网络募捐的相关法律是保证政府有效监管的前提。制定有针对性、特定性的专门规范网络募捐组织的实体法律规范,重点明确网络募捐组织的性质定位及募捐发起人的资格、条件,对劝募人、捐助人、受捐人各方的法律地位及权利。设定周密的责任追究制度,对滥用职权、强行摊捐者规定处罚措施;建立网络募捐的国家行政监管和调剂机制。
建立有效的网络募捐申报许可制度。网络募捐的现状是谁想发起就发起,导致多头募捐、重复募捐的情况时有发生,浪费有限的社会捐助资源;有些地方和团体假借网络募捐进行营利活动;一些心术不正者甚至不法分子钻网络募捐的空子,从事骗捐等失信甚至违法的活动。申报许可制度可以保证执法监管机关在第一时间了解募捐网站的真实用意,也可以甄别募捐信息的真实性。
完善慈善网站信息公开制度。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往往会造成对募捐款物的管理和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无法保证募捐发起人做到真实、公正、廉洁,很容易发生违背法律、违反道义的事件。慈善机构信息公开就显得尤为重要。慈善网站的运行模式、受捐方式、财务信息都应该在合理范围内公开,以得到执法机构和慈善人士的监督。
募捐网站应该以慈善为本,非法盈利和捐款提成都有违慈善初衷。我们期待募捐网站能良性、规范的发展,回归募捐助人的本意,让真正需要捐助的人得到帮助。
施乐会收“置顶费”,慈善商业化运营需慎行
要而挂羊头卖狗肉。慈善借鉴商业力量而不忘初心,提高工作效率,但不能损害公平和人心。
据《成都商报》报道,多名求助者反映,在浙江金华民政注册的社会组织施乐会宣称取消“置顶费”后,求助人通过一家名叫“46网络营销中心”的网站交纳置顶推广费。交费后,求助帖会得到推广,并能够显示在施乐会网站首页。
所谓的“置顶费”,就是求助者发布在施乐会捐赠平台上的信息帖,如果付费以后,能够持续保持在网站的醒目位置。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更加懒惰,占据醒目位置的信息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关注,而其他沉底的消息就真的会石沉大海,因此醒目位置可以极大地帮助募捐。这也是施乐会继此前拉捐赠收取高额提成引发争议以后,第二次使用商业化手段经营慈善而引发关注。
我本人并不抵制慈善事业借助商业力量,毕竟按照浙江金华注册的这家机构自己的宣传,2007年成立至今,他们已经累计募捐超过一个亿的资金,帮助到49478个家庭,这项成绩是相当可观的。但是,慈善和商业二者的逻辑在根子上是有矛盾的,慈善关注的是人心和公平的问题,而商业是用来解决效率的手段。
从商业化运作的施乐会发展来看,在效率上是相当成功的,以这样基础的机构,不仅募资有道,官方网站和服务系统的精致程度,远超国内大多数社会组织。可是当商业带来巨大成功的时候,这家机构在人伦和公平上有了同样大的漏洞。
必须要指出的是:网站为了扩大捐款的效果,用各种极端残酷的照片、卑贱的口吻以近乎乞讨的模式呼吁捐款,这是对受助人人格上极大地不尊重,血淋淋的照片也是违反人伦的。当今的慈善观念下,捐赠者和受助人是同样平等的,不能以牺牲人的尊严为代价。
再者,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运用市场手段调配资源当然可以探讨,对收租金需求更加紧迫的家庭愿意付出更多的成本来获得帮助,包括付出资金,是一个现实的需求。然而,即便是市场的手段,也需要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而施乐会选择了收费的方式调配资源,公开的资料上没有这样的信息,机构领导和工作人员不愿意公开承认收费的存在,而甚至于最终通过一个商业公司来收费,这样遮遮掩掩的行为完全无法保证过程的公平。
还有,收钱的过程也存在一个致命的质疑点,往往愿意付钱来将求助信息置顶的受助者,获取帮助的需求非常紧迫。而在这样紧迫的情况下,受助者一方没有足够的谈判对价,完全受制于网站方。这样明显有失公平的交易在我国合同法中属于可撤销的合同。
另外,无论商业公司做慈善,还是慈善公益用商业手段,都应该态度鲜明,不能什么好处都想要而挂羊头卖狗肉。网站用苦难和行善吸引捐款人参与,而部分捐赠实际上又以各种形式被分流,那么这部分资金去向应当公开,是否作为复合机构慈善宗旨的二次分配用途,而不能作为小金库私分。当然,如果该网站一开始就旗帜鲜明的标明是一个商业性的捐赠服务平台,可以另行讨论。
最后,会有人问,做事捞不了什么好处我为何要做。可是,好事为什么最难做,就在于此,要把没有好处的事情做好。慈善借鉴商业力量而不忘初心,提高工作效率,但不能损害公平和人心,施乐会案例,值得思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