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时代呼唤各民族哲学“大会师”
当前,在全球化浪潮下,地理空间高度压缩,时间维度不断标准化和去地方化,“脱域”现象频繁出现,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这迫切需要各主要文明形态的思想家、哲学家从自己的文明与哲学中走出、走向世界,并尽可能多地运用其他民族的文化与思想资源,对当今及未来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给予哲学性解答。”景海峰表示。
“在全球化与本土化双重力量并起交织的时代,建构一种‘世界哲学’有其现实紧迫性。”温州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孙邦金解释说,世界历史时代里的世界哲学,其问题意识与过去民族——国别史时代里任何一种哲学传统都有相当大的不同。
在统一的“世界历史”时代,如何在充分发掘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资源的同时,合理地继承中国现代哲学的思想成果,写出新的、具有“世界哲学”意识的中国哲学?吴根友表示,认真咀嚼、反思近现代中国哲学中的“世界哲学”意识,可为当代中国哲学走向世界提供宝贵的思想与精神资源。他认为,这是一个欧洲哲学走出欧洲,中国哲学走出中国,各民族哲学走出自己传统,走向他者、走向世界的哲学“大会师”。在此过程中,各民族哲学将与他者积极对话,并在“世界意识”的洗礼下回到自身,从而形成一种带有各民族精神烙印的“世界哲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