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如何理解“两只手”优于“一只手” (10)

胡鞍钢:如何理解“两只手”优于“一只手” (10)

第三是公共服务。有效的公共服务是弥补市场公共品“供给失灵”的重要制度安排。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根本取向是要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服务,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共同富裕。以往,我们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理解成“经济增长是硬道理”,评价标准是“以GDP为王”,谁的GDP规模大谁为王,谁的GDP增长快谁为王。这次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了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倾向,解决了“指挥棒”的问题,告别了“以GDP为王”的时代,进入到“以民生为王”的时代。我们要清楚,GDP或地区生产总值的产生不是政府的政绩,政府直接投资(指国内预算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只有5%左右,政府直接消费(指行政开支)占GDP比重只有1%左右。它(指GDP)实际上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如企业、农户、投资者还包括消费者创造的,因此不能把GDP规模有多大,增长有多快算到政府头上。事实上,地方的GDP及增长率在统计上都是有问题的。有的学者计算,2013年上半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GDP之和,超出全国GDP13.7%,多出了3.1万亿元。49我们有理由怀疑地方的GDP及增长率是有水分的,省一级如此,到了地市、县市级的水分就更大了。事实上,各级地方政府最实惠的还是要统计和公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率的指标。那么,各级地方政府最大的政绩是什么呢?就是民生,即公共服务。

“十二五”规划首次将基本公共服务单独设立章节,把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见下页专栏),明确了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体目标、要求、范围、内容和主要任务。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负责落实,并通过公共财政给予投入保障,全力确保完成。但是政府负责基本公共服务,并不等于政府大包大揽,需要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扩大公众参与,最大限度调动社会资源和各方积极性,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社会充分参与的供给机制。50

第四是社会管理。社会管理不属于经济系统的范畴,因此市场在此较难以发挥作用。但另一方面,良好的社会管理,是市场得以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这就需要政府改进社会治理方式。这包括:一是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二是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三是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第五是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政府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决定》首次将其作为政府五大职能之一,特别是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由于市场的固有缺陷,价格信号难以全面反映环境成本,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市场甚至存在为虎作伥的作用。这就必须依靠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工具和手段,有效调节和弥补市场在环境保护中的不足。这就包括必须淡化“GDP崇拜”,弱化GDP指挥棒职能,在政府考核以及官员晋升中引入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多种衡量指标,减少经济增长指标比重,使各地方官员从“GDP竞赛”转向“节能减排竞赛”。要继续深化资源型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和环保收费制度,大幅度减少要素价格扭曲的经济成本,提高能源资源生产率。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一定之规,因时而宜,因地而宜,因事而宜。就中国而言,还随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市场发展程度、不同的市场主体需求等有所变化、有所调适,总的趋势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政府在为市场主体服务、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都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两只手”。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表明:“两只手”总是优于“一只手”。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