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关于如何坚持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共识。与会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如何坚持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了热烈交流。
侯惠勤从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看清普世价值与客观真理争论的实质等方面,阐述了坚持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袁银传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析,认为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法律制度之上的意识形态,其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法律制度,整合资本主义国家人们的价值信仰,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表面(自由、民主、平等、博爱)背后的实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商孝才认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建设包括文化强国在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林剑认为,我们要厘清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实质内容,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中国崛起提供文化支撑;要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来解读中国梦,推进改革,加强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安徽大学教授王孝哲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重在践行”的问题,认为全国人民都应该成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主体,要重点抓领导干部、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和管理者的践行问题。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副教授邹安乐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遵循科学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三个方法论原则。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杨富斌通过对“法治”和“法治思维”的概念辨析,解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思想,认为法治思维之“法治”并不排斥民主,“法治思维”并不完全等同于“法律思维”,它同道德思维和政治思维也不相互排斥,相反它们相辅相成,都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冯卓然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重在消除党变的危险性,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党魂、党基、党骨和党风等的重要性问题。
三、充分发挥历史唯物主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指导作用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如何直面当代现实,如何认识和解决当下存在的两极分化、生态破坏、权力腐败等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如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怎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研究当代现实,也就是说,如何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本次研讨会讨论的重要论题。
1.如何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当代现实
许志功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三个方面的方法论思考:一是尊重规律,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及我国发展阶段性特点的改革思路;二是尊重群众,努力凝聚推进改革的强大力量;三是尊重创造,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积淀国家发展的后劲。复旦大学教授孙承叔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不能离开现实关照,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解决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建设,应从“市民社会”和“人类社会”两种视角观察、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黑龙江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祝福恩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应关注现实问题,研究现实问题,应由理论热点研究转向现实热点问题研究,应从抽象理论研究回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关注的现实问题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要处理好“资本、市场、国家”三者关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郭杰忠认为,改革和发展问题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全面深化改革应警惕唯心主义、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泛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