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唯物史观指导全面深化改革(5)

用唯物史观指导全面深化改革(5)

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

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全面深化改革,但必须反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教条化。因此,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不仅要牢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还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发展历史唯物主义。

杨生平从历史唯物主义与全面深化改革紧密结合的思路出发,从方法论上系统阐述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世界视角和中国视角,提出目前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迫切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一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回答并解决当前国际国内重大问题,形成话语权和意识形态影响力;二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让社会主义制度充满活力,更有魅力;三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中国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郑忆石认为,“文化意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知识谱系,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世界的前提;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现实”与“历史”的关系,反对简单将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的错误倾向,在传承和创新民族哲学文化传统的同时,要避免文化意识上的虚无主义、激进主义、复古主义和保守主义。内蒙古行政学院教授徐永平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应结合时代变化,在时代发展中得以发展,全面深化改革要以辩证思维谋划改革,要以辩证思维指导改革,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厦门大学教授张有奎认为,中国道路不是泛指“中国的道路”,而是特指改革开放以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的实质在于探索后发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即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道路,中国道路的深层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中的历史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关系等学说。湖南省委党校教授覃正爱认为,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重谈历史唯物主义是要在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为我们的改革找到理论的依据和思想的武器,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刘洋认为,中国梦的实现是为了人民也依靠人民,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同时,中国梦是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其实现路径的,不仅深刻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更体现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正确运用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汕头大学教授程家明提出,改革的核心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改革不能只谈经济不重精神,应把经济建设与精神、思维建设统一起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吴兆雪认为,在思想多元化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从各级执政骨干、社会知识精英到宣传文化工作者,再到普通大众,必须共同构成一个几乎涉及所有成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体。北京市委党校教授袁吉富提出了“唯物史观在什么意义上对全面深化改革起指导作用”和“如何用理论创新引领改革”的问题,认为我们要正确对待唯物史观创新中的“价值立场”和“思维立场”等问题。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与会者一致认为,既要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来指导全面深化改革,又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这是我们广大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林剑认为,实践问题归根结底是理论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离不开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注意自身存在的问题,加强理论基本功的修炼,增强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自觉、自信、自强。南京晓庄学院教授李生峰提出,理论工作者要树立三个自信,在学习、运用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方面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郭杰忠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学者应站在历史高度关注现实重大问题,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和思维从本质上认识和研究现实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向来关注现实,理论工作者应在把握国家层面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同时根据个人专业对之进行独立思考和研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郑承军认为,在历史虚无主义盛行的背景下重提“历史唯物主义与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题是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共同需要,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揭示的是不以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应用客观历史规律去攻克历史虚无主义。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刘光峰认为,作为理论工作者要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和理论自觉,努力研究和回答当今时代的重大现实问题,不能将作为真理的马克思主义束之高阁,要使之落地,更好地与现实相结合。

最后,作为新一届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侯惠勤教授对大会进行了全面而有深度的总结,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提出要求和希望。他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加强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学习和研读,认认真真地读懂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增强我们的看家本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希望与会同志在今后工作中做到“知”、“行”统一,注重研究方法。他强调,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我们要努力做到知识、信仰、行动一致,理论联系实际,不搞空洞教条。他认为,中国社会是一个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异质化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不能完全按照西方的数据和模式来分析和研究我们的现实问题,理论工作者一定要脚踏实地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国情的创新性理论。

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学会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副会长和会长。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