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何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当代现实
与会者紧紧围绕“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如何深入到现实”、“历史唯物主义如何与全面深化改革结合”、“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阶级分析方法研究改革进程中的阶级问题和阶级现象”等议题展开讨论并达成共识。他们一致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要深入现实、分析现实、看到现实的本质,要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顶层设计提供指导性意见。
郝立新认为,当前理论工作者肩负两个重任:一是加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当代研究,推进本学科的发展;二是加强实践研究,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发挥历史唯物主义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作用,把改革落到实处、落在实地。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高惠珠认为,要注重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研究,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去指导全面深化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并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应该关注和研究四大问题:以权谋私、执政党建设、青少年教育和环境(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问题。国防大学研究员昝瑞礼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所蕴含的科学理论思维,正是我们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迫切需要掌握的看家本领,以确立战略思维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全局,以确立创新思维开拓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以确立辩证思维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确立系统思维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复杂的系统工程,以确立法治思维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确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真正把提高我们的科学理论思维能力作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共山西省委党校教授潘峰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研究和运用,努力打造我们的“看家本领”,并从“担当使命、增强紧迫感”,“有的放矢、抓住着力点”,“遵循正途、下足真功夫”三个主要方面阐述了如何努力打造这一“看家本领”的现实路径。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李建平认为,全面深化改革中,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应该关注和直面两大现实问题,即按劳分配问题和生产方式问题;既要防止商品生产的不足,又要防止市场化和商品化过度,应考虑健康需要、安全需要和生态需要。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陈永森认为,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应关注现实中生产和消费所带来的各种废弃物,关注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建设所提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又要从理论上关注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阐发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颜利认为,我们要从哲学角度来思考历史唯物主义与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思考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意义和世界价值;应将解决公平正义问题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关注程序正义也应关注实质正义。空军指挥学院教授尚金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基本规律最具科学性的理论,因此,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山西省委党校教授马原生认为,要狠抓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共产党员正确的理想信念观;这种教育不能停留于抽象、泛泛和笼统,需要进一步深化,要由朴素的感性的理想信念观上升到理性的层面,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武装党员的头脑。湖北工业大学教授魏忠明认为,全面深化改革时期,要重视理想信念、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等问题。天津师范大学教授郝贵生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的阶级问题和阶级现象,要明确阶级斗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认识现实问题,要用阶级分析方法研究权力腐败等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