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的“最大公约数”(2)

凝心聚力的“最大公约数”(2)

——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 守“根脉”以文化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中国人的知识启蒙,都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润,从咿呀学语的孩童时代开始,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就伴随我们一生的心智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

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影响深远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气象万千的诗词歌赋,匠心独运的书画雕塑,泽被后世的四大发明……都令后人推崇备至,惊叹不已。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我们应当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宝库珍惜好、开掘好、利用好,绝不能抛弃传统、丢掉根本,绝不能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文化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而贯穿其中的价值理念,更是一代代传承下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些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它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里延续,深深融入每个炎黄子孙的精神基因中,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许一个人目不识丁,也许一个人久居海外,但他的言谈举止、思维方式,仍然是“很中国”的,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力量。可以说,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这些传之千年的价值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这湾源头活水,用其蕴涵的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一是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二是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认真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三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其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补充、拓展、完善,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