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推动创新发展实现联动增长》的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主席同与会领导人合影。 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 摄
新华网北京11月27日电 北京,雁栖湖,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密集的元首会见告一段落。
布里斯班-堪培拉-霍巴特-悉尼-惠灵顿-奥克兰-楠迪。10天,3个国家,7个城市。习近平主席“旋风式”的访问,成为年度外交的压轴大戏,也为中国外交写下浓重一笔。
从雁栖湖畔到南太平洋岸,世界的目光追随着中国。2014年11月,中国的“外交月”。
访问期间,恰逢党的十八大召开两周年。看似时间的巧合,却蕴含着战略布局的深刻含义。
运筹帷幄,深耕细作。追寻习近平主席的足迹,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多边外交、主场外交……中国故事在世界回响,承前启后的外交格局日渐清晰。
23日,挥别楠迪。浩瀚的太平洋上空,飞机由南向北,在湛蓝苍穹划下一道壮美的航迹。大洋洲之行的帷幕徐徐落下……
把历史的镜头拉长,把俯瞰的视角变宽。大洋洲之行的4个维度——省州关系、国家关系、区域关系、全球关系,绣织着中国的世界观、世界的中国观。
国家关系篇:战略引领 互信互利
善弈者谋势。元首外交,引领国家关系,尤需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澳大利亚,大洋洲领头羊。建交42年,中澳关系砥砺前行。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尚是总角之龄,声势却已如火如荼。
新西兰,对华合作开拓者。建交42年,中新共同创造了中国同发达国家关系史上多个“第一”。习近平主席用6个字评价中新关系:“示范性、开创性”。
斐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太平洋岛国中,它最早同中国建交,也最早迎来中国国家主席的国事访问。消息传遍大街小巷,举国上下欢欣鼓舞。
习近平主席到访,掀开历史性的一页:中澳、中新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澳宣布实质性结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新决定打造利益共同体;中国同包括斐济的8个太平洋岛国建立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
互信互利,贯穿国家关系的一条主线。那些隆重热烈的场面,传递一种情感。
澳大利亚,细节的雕琢,欢迎最尊贵的客人。
科斯格罗夫总督欢迎仪式安排在如茵草坪上。总督早早抵达,走上检阅台亲自“试镜”。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因习近平主席出席活动,一改庄严肃穆的底色,不但匠心独运布置了中国红,还请来了舞狮队,热闹纷呈。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客人尚在,阿博特总理赶赴霍巴特和悉尼,陪同习近平主席访问。离开澳大利亚前,总理夫妇到习近平主席夫妇下榻酒店,亲切话别。阿博特总理颇为动情:“我们一同度过了许多难忘时光,聆听了您的见解和主张。您的友好、热情、真诚、睿智使我获益匪浅,也打动了许多澳大利亚民众。”
新西兰,隆重的礼遇,表达最真挚的敬意。
迈特帕里总督的欢迎仪式上,毛利族长者向习近平主席行最高敬礼——“碰鼻礼”。毛利族人时而慷慨英勇、时而引吭高歌,仿佛诉说一段源远流长的情谊。总督听闻习近平主席第三次到访:“按照毛利族人习俗,客人来3次就是一家人了”。习近平主席回答说:“中国也有句俗话,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是朋友。中新两国是好朋友。”
次日中午,新西兰各界举行欢迎招待会,毛利勇士和中国舞龙交相辉映,在两种古老文化标志引领下,习近平主席在热烈的掌声中入场。约翰·基总理致辞说:“您不是陌生人,而是一位故地重游的朋友,一位老朋友。”
访问期间,约翰·基总理全程陪同习近平主席的活动。深夜,总理夫妇在奥克兰机场迎接。次日赶赴惠灵顿,举行会谈。晚上,折返奥克兰,再聚于家宴。最后一日,总理陪同参加数场活动,又赴机场送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