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理性爱国与强化政府对民众情绪的正向引导
民族主义是民族国家这一政治实体的灵魂。若想消弭一个民族国家得以形成内聚力与向心力的民族主义情感是不可能的。但是,引导与限制民族主义狂热情绪的负面影响则是完全可以在技术层面实现的政治操作术。例如,伴随着20世纪中日建交的蜜月期,两国人民对彼此的感觉非常友好,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反日、排华现象。对于当时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中国从政府到媒体都刻意采取了非常低调的处理手段。这能够说明,政府的态度对于国民情绪的影响与引导作用是切实存在的。而随着当今两国主流媒体持续负面报道与渲染,使得两国民众间民族主义情绪的对立愈加升温,这种对立的情绪又反过来影响两国政府的政治行为,使其感到难以控制民众的狂热民族主义情绪,长此以往极易走向难以化解的恶性循环。因此,两国政府及其完全有能力施加影响力的主流媒体是否应当反思自身在中日民族和解进程中的作用与责任。媒体是否应该更加关注社会责任,并尽量少拿“爱国主义”当迎合大众阅读口味的生意来做。
在对中日建交40年跌宕起伏的双边关系研究可以发现:持续的、善意的施动往往会得到相同性质的反馈,而在持续的、善意的互动中培育两国民众好感,成为未来决定中日关系走向的一个重要路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