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4月朱毛会师后,将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6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改称红军第四军。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党和人民军队的创立者们,仅用1年半的时间,即以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心和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不懈追求,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军学说与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纲领性文件——《古田会议决议》。自此,这支军队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有了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精神动力。
从红四军到后来的红一军团,这支英雄部队的将士有260多位成为开国将帅。他们在古田会议精神指引下,在历经磨难中不断创造辉煌,展现了各自多彩的人生。
他们的经历证明,古田会议探索人民军队的建军宗旨、道德规范和军事指挥模式,虽争论不断,但这不是人物性格和情感道德上的纠葛,而是人民军队在前进道路上必须跨越的历史进程。
——写在前面
“围魏救赵”,朱德解了古田之围
古田会议之后,红四军在正确路线的指引下,人多了,兵强了,也更团结了。
转眼之间就快到1930年春节了,朱德和毛泽东、陈毅等红四军的领导有点苦恼,闽粤赣三省敌人组织的“会剿”迫在眉睫,当前部队的给养越来越差,即将到来的春节总该让刚入伍的新兵吃上一块腊肉吧。朱德着急,毛泽东也有同感。
朱德提议到外线作战,让毛泽东和总前委率第二纵队留守古田,他率第一、三、四纵队出征。毛泽东不同意,他认为朱德刚打完粤北,还未得到休整。
由于朱德的坚持,毛泽东只好同意。不料,朱德率部刚到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连城,国民党“会剿”总司令金汉鼎即率赣军穿插在连城与古田之间,就此切断了朱德所率的红四军主力与暂留古田的毛泽东所部之间的联系。
古田告急,朱德决定部队立即出动,但不是回援古田,而是向北闪击江西广昌。朱德用的是“围魏救赵”之计——广昌是金汉鼎的老巢,打下广昌,金汉鼎自然回撤由连城南下压往古田的部队。
军情紧迫,朱德快速带领部队北上宁化,日夜兼程翻越武夷山,突入到江西石城县境。1月16日,红四军主力部队向广昌发起猛攻,当日占领广昌县城。广昌一丢,金汉鼎在连城古田一线的部队,全部北上往广昌而去。不出朱德所料,打下广昌,古田之围立解。
毛泽东掐得很准,他知道金汉鼎的部队在连城与朱德的部队遭遇,朱德必会北上广昌掏金汉鼎的老巢,广昌一动摇,古田之围就不存在了。中国共产党这两位伟大的军事家,对付金汉鼎绰绰有余。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