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德打广昌的同时,毛泽东也率第二纵队向北经连城、清流、归化,追着急如丧家之犬的金汉鼎北撤部队的屁股打。然后,部队在宁化转而翻越武夷山,去江西找朱德的红四军主力会合去了。
广昌战役后,朱德把部队带到宁都的东韶地区,等待毛泽东率部前来。部队在“围魏救赵”的同时,还搞了“副业”,把部队的给养、装备和年货筹足了。
国民党军的“会剿”,就这样在朱毛捉迷藏的战术过程中破产了。
毛泽东在作战斗总结的时候说:“这一次是咱们的朱军长立了大功劳。他不仅救了‘赵国’,还得到了‘魏国’,北出武夷山,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吃不吃辣椒”,罗荣桓推进思想政治建设
古田会议以后,罗荣桓调任第二纵队政治委员。他和纵队司令员曾士峨、政治部主任罗瑞卿等为贯彻古田会议决议、改变纵队的落后面貌不遗余力地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各级党组织健全了会议汇报制度,发挥了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原先存在的少数军官打骂士兵、枪毙逃兵的军阀作风和赌钱、抽大烟等流氓行为得以肃清,部队战斗力大大提高。
罗荣桓的工作得到红四军前委的赞扬。1930年5月,红四军赴上海出席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的熊寿祺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写道:“二纵队过去军事政治都无中心,因此战斗力差于一、三纵队。最近上级干部已另换人,二纵队又复兴起来了。”
6月,罗荣桓代理红四军政治委员。不久,又任第三纵队政治委员。罗荣桓一到任,就到特务大队进行调查研究。
罗荣桓发现,部队扩编以来,不同籍贯之间的战士的团结问题比较突出。大队长是湖南人,爱吃辣椒。政委是广东人,不爱吃辣椒。大队长的爱好得到了同样喜爱吃辣椒的江西籍战士的支持,却遭到政委和不喜欢吃辣椒的福建籍战士的反对。
罗荣桓又跑了几个大队,发现容易引发不团结的不仅有口味不同的问题,还有口音不同的问题。三纵队的战士大多是江西和福建的,相互讲话,对方都听不懂。因此,江西籍的战士说福建籍的战士是“土狗子”,福建籍战士说江西籍战士是“蛤蟆子”。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罗荣桓召开了纵队政治工作会议。他说,部队还会不断发展,五湖四海的人都会遇到。只有讲国语才能互相沟通,否则,指挥部队就会发生困难。至于吃不吃辣椒,这本是小事情,但它影响了团结,就成为大问题了。纵队政工会以后,罗荣桓要求各大队把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件一件地抓,直到解决为止。
8月,红一方面军成立,总前委任命罗荣桓为红四军政委、中共红四军军委书记。军长是林彪。罗荣桓到任之初,就发动部队自己动手,改善生活,和大家一起挖竹笋、捉泥鳅、挑野菜。他在抓作战、抓训练、抓生活的过程中,始终把政治工作作为部队建设的灵魂和生命线。他要求部队要经常上军事、政治课,党团员要经常开会,通过这些活动,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要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个连队都要布置列宁室,出墙报,要听到嘹亮的歌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