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隐性文化  传承精神基因

优化隐性文化 传承精神基因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会莫衷一是,行无依归,就无法前进。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学校必须履行好思想引导、品格培育、文化传播的职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保证和人才支撑。学校要积极发挥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传承中华民族勤劳善良、自强不息的精神基因。精神的塑造需要优秀文化的教化,相对于自上而下的宣教,隐性文化似春风化雨,更具持久力和渗透力,能够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因此,学校要不断优化隐性文化,在迁移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崇德向善、奋发进取的精神气质。

当今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的同一个空间里,各种文化思潮涤荡。多元文化和价值评价涌入校园,冲击着学生的思想,导致学生价值取向上的困惑和迷茫。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网上阅读和手机阅读越来越流行, 这种“碎片化阅读”削弱了理解文本和精神联想的能力,使得思维方式更加具象化、片面化和极端化。流行文化以其通俗性、娱乐性广受学生的喜爱,但非理性的流行文化为迎合大众的感官愉悦而追求虚幻的享乐,冲击着勤劳善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在多元文化与价值的交融中,要不断增强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就要优化隐性文化,使学生在自然亲切的濡染中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中华民族勤劳善良、自强不息的精神基因。优化隐性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拓宽渠道,多方联动,形成教育合力。

首先,要善于创建文化园地。学校要把宣传栏、校刊、校园广播、校园网站打造成思想的源头活水, 在这些平台上不断更新优秀的文化资源,如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历史名著、优秀文化作品等,让先进文化“触手可及”,使学生能随时受到熏陶。通过持续的正面引导,激励学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班级可以组织学生共建共享图书角、学科板报、学生作品展示墙等,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关注,从而使其内涵逐渐转化为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教育者要驾驭新媒体,运用QQ聊天、微博、微信等传媒工具,拓展与学生的互动平台,在双向交流中把导向性、前瞻性的思想认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教育者要牢牢把握虚拟空间的主动权,不断向虚拟世界充填融思想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视听资料和文字资料,使新媒体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最大机遇”。

其次,以活动为载体,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健康阳光的心态。活动设计要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把握重大的节日契机,精心策划活动。在清明节开展“缅怀先烈,重温历史”活动, 引导学生“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国庆节,组织“向祖国献歌”演唱比赛, 通过红歌传唱,传播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在雷锋月,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孤儿院等地进行帮扶活动,给予弱势群体关爱与照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组织周末观影活动,把优秀的爱国影片、励志影片引入校园,如《钱学森》、《首席执行官》等。使学生在欣赏主旋律影片时,不仅感受艺术的熏陶更要得到精神的震撼。对于优秀的媒体资源做到为我所用,发挥“孝心少年”、“感动中国”、“道德模范评选”等节目对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在观看与讨论中,使这些可敬可信可学的榜样引领学生成长,营造自立自强、务实向上的舆论氛围。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传播先进文化,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